第33章

  薛如英点头,她原本就很喜欢桑榆,现在桑榆又送来这么重要的证据,送她回去也是应该的。
  事情安排好之后,崔叙便带着众人离开了。
  等到了门外,桑榆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他们竟然跑到了户部,难怪里面的人都斯斯文文的,看起来都精明的很。
  回去自然也是薛如英骑马带她。
  她上了马背后,崔叙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看她,“烦请桑小娘子明日午后前往大里寺一趟,明日审案需仵作在场,以备不时之需。”
  桑榆点点头,她之前也参与过升堂的,虽然不知道大理寺升堂有何不同,但应该都是大同小异。
  见两人说完,薛如英才抽了一下马鞭,带着桑榆离开。
  崔叙见两人走远了,站立了片刻,才带着剩下的人回大理寺。
  ……
  回去的时候不赶时间,薛如英体谅桑榆骑马不易,架着马儿晃悠悠地朝前走。
  桑榆看着朱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感叹于这个时候的人间烟火气,心中的浊气仿佛都要被这烟火气吹散。
  薛如英从来都是匆匆忙忙的来去,也许久没有这么闲静下来了。
  一时间两人都没有说话。安安静静地随着马儿跑。
  进了永安坊,来到桑榆家门前,薛如英依旧小心地将桑榆送下马。
  正要开口道别时,就听见桑榆道:“薛,薛寺直,若是无事不如到我家吃晚食?全当谢你今日送我来往之情。”
  薛如英低下头一看,桑榆一脸笑容,脸上甚至还能隐约看见酒窝,虽然脸色不太好,但是能感觉出她是真心相邀,“那就叨扰了!”
  她本就是一个干脆的人,加上对桑榆很是喜爱,觉得吃顿饭也没什么。
  薛如英爽快地下马,牵着马随桑榆走了进去。
  好在前院空间大,之前做酒楼的时候就有放置马匹、车辆的地方,虽然不大,但也够用了。
  桑蓁正在后院给她的宝贝菜地浇水,听到门外有动静,猜想是自家阿姐回来了,便净了手,来前院迎接。
  哪成想刚到院子里,就看见一个男子正背着她在栓马。
  桑蓁呆住了,这是谁?为什么家中会来男子?
  小偷!强盗!她阿姐呢?
  薛如英自幼习武,听力过人,早在桑蓁进院子的时候就知道了,但是她也没多想,想着可能是桑蓁的家里人。
  她拴好缰绳,转头看去,就见一个妙龄少女俏生生地站在那里,手上还滴着水,一幅呆呆愣愣的样子。
  薛如英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
  第三十四章:晚食
  好在桑榆听到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见到妹妹呆傻的样子,忍不住上前搂住她的肩膀,笑着介绍道:“薛寺直,这是我妹妹桑蓁,蓁娘,这是大理寺的薛寺直,她送我归家的。”
  桑蓁看见薛如英转身,才知道她是个女子,霎那间小脸涨的通红,听到桑榆的解释,连忙行了一个万福礼,小声道:“薛寺直安好。”
  薛如英的眼神一下子亮了起来。
  说起来,薛如英也挺委屈的,她家是行伍出身,家里人都是武将,到她这一辈也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上面倒有三个兄长,可却没有一个姐妹,可以说她是千娇万贵被呵护着长大的。
  许是受到父兄的影响,薛如英不爱红妆爱武装,打小就爱习武,练到现在寻常三五个大汉都近不身,为此薛父薛母操碎了心,生怕以后女儿嫁不出去。
  薛如英没管那么多,长大后励志图强,凭借着一身武艺进了大理寺,从差役一路做到了寺直,她也是大理寺唯一的从六品女寺直。
  虽然自己过的粗糙,但并不表示薛如英不喜欢软乎乎的小娘子,她做梦都想有个娇滴滴的妹妹!
  奈何她父亲没有兄弟,家中没有堂妹,倒是母族那边有个表姐,可表姐最看不惯她穿男装走动的样子,每每见到她总要说教一番,到最后薛如英没事也不会在表姐面前晃悠了。
  没想到桑小娘子不但自己是个娇俏的小娘子,还有一个更可爱的妹妹。
  啊,好想带回家养啊!
  薛如英坐在长桌前,悠然自得地喝着茶,桑蓁低着头,乖乖巧巧地坐在凳子上陪着她。
  实际上,桑蓁并不想陪薛如英。
  薛如英习武多年,又在大理寺任职,身份贵重,身上带着些威武之气,桑蓁从来没有和这样的权贵打过交道,心里怕的很。
  只是桑榆要准备晚食,又不好意思将薛如英一个人丢在一边,只得将妹妹留下陪着。
  薛如英知道小娘子怕生,努力张开笑脸,问桑蓁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比如多大了,来长安多久了,家里还有什么人之类的。
  桑蓁小着声一一作答了,心里盼着阿姐赶紧回来。
  桑榆可不知道妹妹在心中喊她去救场,她正在准备晚上要吃的东西。
  既然是请人吃饭,那晚食就不能随意了,她准备做些蒸饼。
  蒸饼也叫炊饼,做法很像后世的馒头、包子,都是蒸制的面食,面粉加水搅拌,再加入提前发好的醒面揉成面团,再将它搓成长条,切成小块按扁,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形状,蒸饼便做好了。
  为了让面饼更香,桑榆还加了一些猪油和葱花,这才将面饼放在灶上蒸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是很少有炒菜的,且大多都是权贵人家才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