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薛如英看着两人眼巴巴地看着她,像两只等着投喂的狗崽子一样,忍不住噗嗤一笑,“你们就这么想知道啊?”
  桑榆咳了一声道:“若是不能说就罢了。”
  周良才垂下来脑袋。
  “哎。”薛如英长叹一口气,画风一转道:“也不是不能说。”
  桑榆和周良才的眼睛立刻重新亮了起来。
  薛如英道:“若我没猜错,这里应该是崔丞相的家。”
  “崔丞相!”周良才大呼一声,“就是那个出身博陵崔氏的崔左相?那可是出了五任丞相的博陵崔氏!”
  薛如英点点头,看着两人土包子一样的表情,很是满意。
  桑榆心中在翻腾,博陵崔氏啊,这可是百年世家的博陵崔氏。
  崔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受姓崔,后发展于博陵郡,世人称“博陵崔氏。”
  后世记载,崔氏一族百年传家,有人这样赞美他们:“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
  他们以儒学传家,以大才济世,光在一朝前后就出过十六任宰相,文人更是数不胜数,世人提及博陵崔氏,无不动容。
  博陵崔氏不单以才学著称,更为人乐道的事,崔氏出美人,“人面桃花”一词就是用来赞美崔氏族人的。
  桑榆咽了一口吐沫,道:“崔寺正也姓崔,他也出身博陵崔氏?”
  “是啊,不过他虽然出身博陵崔氏,但是与崔氏的关系不一般。”薛如英索性给他们解释了一下,“崔叙的阿耶是崔氏第五房的嫡系幼子,他继承了崔氏一族的才学,自小便聪慧过人,后来遇到了崔叙的阿娘,娶了她之后醉情山水,于文学之道颇有建树。”
  桑榆道:“怎么娶妻之后变化这么大,难道是崔寺正道阿娘门户不显?”
  薛如英道:“是太相配了,你可知道崔叙的阿娘是谁?”
  桑榆摇摇头。
  薛如英道:“他的阿娘乃是今上的亲姐姐,升平长公主。”
  桑榆这次才是真正的吃惊了,若论天下学子的典范,博陵崔氏当仁不让,可要说起女子的典范,那非升平长公主莫属。
  第五十四章:传言
  升平长公主自幼才学过人,年轻的时候天下大乱,升平长公主亲自带领金吾卫平叛乱,收失地,一举将幼帝送上皇位,之后更是参朝议政直到幼帝成年。
  在此期间,她力排众议,改革立法,将女子从后宅送到前院,让她们得以行商当官,可以说如今的女子能有这般地位,升平长公主功不可没。
  只是如今盛世太平,百姓对升平长公主的传言已经淡了许多,加上她刻意身居从简,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没想到崔叙竟然是升平长公主之子。
  周良才像是被点穴了一般,口中喃喃道:“崔寺正这出身,他为何要来理寺啊。”
  还当一个小小的寺正,别看寺正是从五品高官,可是放在长安,那真的算不得什么。
  按照他的身份,就是不入三省六部,直接封王拜候也使得啊。
  薛如英闻言,满不在意道:“听说崔叙刚出生的时候,陛下就想给他封为郡王,但是他阿娘觉得男子汉就应该建功立业,凭本事挣爵位,就拒绝了圣人的好意,待到崔叙弱冠之后就入了大理寺。”
  桑榆沉默了,心中对升平长公主的钦佩又多了几分。
  薛如英见两人呆呆傻傻的样子,笑道:“别看崔叙现在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其实就是做给外人看的,他私下可是很……”
  薛如英又看见他们两个耳朵猛地竖起,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假咳了一声道:“反正你们以后会知道。”
  他私下到底怎么样啊?话说到一半就停下很不仗义的姐姐。
  桑榆假装不高兴道:“如英,你这样很扫兴的。”
  薛如英也知道这样不地道,但是那也没办法,她突然想到崔叙私下很不喜欢长舌之人,诚然薛如英也爱八卦,但是这八卦也是分可说和可不说的。
  像是这个宅子,只要略打听一下,自然也能猜的出来,升平长公主之事更不用说了,那书肆茶楼还在相传她当年的英勇之事呢,猜出来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崔叙私下为人如何,那是万万不能说的。
  今日她说了,明日还不知道崔叙那厮会耍什么心眼作弄自己呢,儿时起,崔叙就没在他们这些玩伴间吃过亏。
  别看他心细妥帖,一幅正人君子的样子,其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实际上他小气记仇的很。
  这话能对外人说吗?
  肯定是不能的。
  薛如英只能将这些到嘴边的话咽回肚子里。
  面对桑榆的指控,薛如英立刻转移了话题,“桑桑,我不是说你啊,你就没有一点想法吗?”
  桑榆愣住了,疑惑道:“什么想法?”
  薛如英在转移话题她能看出来,只是这个话题转的未免也太生硬了。
  薛如英恨铁不成钢道:“什么什么想法?我且问你,崔叙前几日去了消夏宴的事,你知晓不?”
  桑榆一呆,摇摇头道:“不知道啊!”
  周良才怪叫一声,“什么!桑小娘子竟不知吗?怎能如此!”
  薛如英也一脸愤忾道:“崔叙太不知礼了,竟然还想瞒着你!”
  桑榆更加不解了,崔叙去参加消夏宴怎么了?他身为长公主之子,参加个宴会不是正常的吗?为什么偏偏要叫自己知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