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这一夜,窦尚书府中灯光一夜亮到天明。
  ……
  因为心中记挂着事情,第二日桑榆一大早起来就去来了大理寺。
  大理寺来的人不多,崔叙、周良才都不在,就连薛如英也没来。
  倒是方录事早早地在整理文书,堆积如山的文书几乎快要将他淹没了。
  桑榆觉得自己和他合作了几次,也算是老熟人了,就跑过去打了个招呼,顺便问问可有事需要帮忙。
  方录事受宠若惊,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录事,在大理寺几乎等同于透明人一般,没想到桑榆竟然主动同他打招呼不说,还要帮忙。
  “那,那你把这些归类一下。”方录事红着脸,将桌子上的一堆文书指给桑榆。
  桑榆爽快地答应一声,利落的收拾起来。
  方录事见她做事痛快,也不再说话,默默地做起事来。
  等薛如英到的时候,桑榆和方录事已经将堆积如山的文件收拾的差不多了。
  薛如英笑道:“你怎么来的这样早?”
  桑榆道:“左右在家中无事,就想来这里等着。”
  薛如英知道她是在等周良才打探的结果,便道:“没这么快的,昨日已晚,他们是今日一早去的,阿芫的家若是在长安城外,只怕没有两三天回不来。”
  这个时候打探消息只能去当地,一点一点的查,交通不便加上人生地不熟,多消耗些时日也是正常的。
  桑榆表示理解,又问怎么不见崔寺正。
  薛如英道:“他今日应该是去上朝了。”
  桑榆惊讶道:“崔寺正竟然也要上朝吗?”
  薛如英笑笑,“他身为从五品寺正,自然要上朝,只是平时诸事忙碌就没去,这次是因为王公让他去的。”
  桑榆“哦”了一声表示明白了。
  薛如英又意味深长地道:“今日的朝堂只怕会很热闹。”
  桑榆好奇地看着她,连方录事都在一旁悄悄地竖起来耳朵。
  薛如英神秘地说:“你可记得昨日去青楼闹事的窦小郎君吗?”
  桑榆点点头,窦小郎君率领一众家丁,大闹青楼的事她怎么会忘?
  “嘿嘿。”薛如英猫着腰道:“听我阿耶说,昨日我们走后,窦小郎君就跑了,他阿耶带着人在长安四处寻他,总算赶在暮鼓落下的时候把他逮到了,窦小郎君闯下这等祸事,窦尚书岂能轻易饶他?”
  窦小郎君平日作威作福也就罢了,这次大闹青楼可不是小事,加上这次大理寺还在办案,窦小郎君一头扎进去,不刺一身血怎么会消停?
  桑榆问:“窦小郎君之事,圣人会如何处罚?”
  薛如英道:“我也不知,只是这等事情也就在朝堂上吵闹几句罢了,算不得什么大事。”
  桑榆了然,毕竟没闹出人命官司,窦小郎君就是再折腾,最多也就是年轻气盛之举,若是会说话的,还能编出一套戏折子呢。
  世家子弟为救心爱女子,冲冠一怒为红颜什么的。
  正如薛如英说的那样,今日的朝堂确实很热闹,崔叙下朝回来的时候只觉得脑袋生疼,似乎是有千万只麻雀在耳旁叫唤。
  薛如英拉着桑榆兴冲冲地跑来问他,“怎样?”
  崔叙反问她,“你说怎样?”
  薛如英道:“那必然是腥风血雨的。”
  崔叙扶着额头,可不是腥风血雨吗?先是窦尚书和御史大夫双双请罪,自称没有管教好儿女,又有京兆尹、礼部尚书等朝臣要求严惩窦小郎君,加上大理寺正在办理此案,少不得要说上几句。
  几方人马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将这件事拉升到国家安定、后辈自强的问题上,实乃下足了功夫。
  崔叙整个人都不好了。
  薛如英就问:“那圣人最终如何裁决?”
  崔叙正色道:“窦尚书教子不严,罚俸半年,御史大夫监管不力,罚俸三个月,着大理寺尽快查明案情。”
  薛如英无语,罚其他人也就算了,关他们大理寺做甚?每次都能扯上他们大理寺。
  好一个“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桑榆问道:“那窦小郎君呢?”
  崔叙淡淡道:“窦小郎君被窦尚书打的皮开肉绽,又跪了一夜祠堂,如今已经昏迷了,圣人垂怜,派太医前去医治。”
  由此看来能做到刑部尚书位子的,果然是个老狐狸,弄这么一手,就算圣人和朝臣再怎么生气也无法拿来说事了。
  人家儿子都快被打死了,还惩罚什么??反正这种事情也不是她们两个能参合的,薛如英问完就失了兴趣。
  崔叙见她一幅无所事事的样子,摇摇头道:“你若是无事,便帮我看些案子、处理些公文吧?”
  薛如英立刻摆摆手,“不了,这种事情还是你自己来吧,或者你让桑桑帮你!”
  桑桑?崔叙仔细看了一眼两人,什么时候她们这样亲密了?
  桑榆道:“我就是一个验尸的仵作。”
  崔叙想了想道:“我记得之前的那个胡姬已经被送回西市了,不若你们两个走一趟,再去问问胡姬。”
  薛如英眼前一亮,高兴道:“此言当真?”
  崔叙黑了脸道:“若是不愿意,你就留下帮我处理公文吧。”
  “愿意,愿意。”薛如英头点地飞快,不等崔叙反悔,拉着桑榆跑了出去,“崔寺正,你是一个好郎君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