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桑榆懵懵地问道:“崔寺正怎么还在这里?”
“自然是在等你。”崔叙眼带笑意,“桑小娘子,我在等你一同回驿站。”
桑榆回过神来,手上的动作停住了,眼睛眨巴了一下,“等我?”
崔叙但笑不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她锤着腿的手。
桑榆站直了身子,迅速将脑中的毛线团丢到一边,尴尬道:“那、那赶快走吧,我快都累死了。”
算了,管他那么多干嘛呢?反正天塌下来有崔叙顶着,她只管做好自己的就行了,现在的她又累又饿,先照顾好自己才是要紧的。
崔叙收回眼神,含笑道:“天色已经晚了,不知桑小娘子可否愿意赏脸,一起吃个便饭?”
桑榆高兴坏了,头点的飞快,“要得要得!”
于是两人结伴离开寺院,考虑到这里离驿站不远,桑榆现在也不好骑马,崔叙便牵着马儿慢慢地往回走。
这个时候宵禁已经开始了,但这里只是一个小县城,管理并不严格,大街上还是能看见零星的百姓走动的。
只是想找一个吃饭的地方却有些不容易,一路走下来,别说吃饭的地方,就连一个开着门的铺子都看不到。
桑榆遗憾道:“看来这顿饭是吃不成了,不如我们先回驿站,将就着吃些罢。”
驿站肯定会给他们留晚食了,只是好不好吃就另说了。
崔叙不为所动,眼光四处打探,大有找不到铺子誓不罢休的样子。
桑榆无奈,没想到崔寺正看着清贵,实际上竟然这么较真,一顿饭罢了,何必呢?
她还想劝说两句,就看见崔叙眼前一亮,指着不远处的巷子拐角道:“那里有一家汤饼铺子,且去尝尝吧!”
桑榆一看,还真的有一个小铺子尚在营业,她会心一笑,“这可真是太好了。”说完不等崔叙反应,小跑着往铺子走去。
崔叙看着她风风火火的背影,一股突如其来的悸动在心中蔓延开来,他的唇角微微勾起,牵着马缓步跟了上去。
汤饼铺子的店家是一对年迈的老丈和大娘,老丈是个手脚利索的,见桑榆蹦跳着过来,热情地招呼起来,“小娘子可是来用饭?”
桑榆站在铺子前面,直点头,“是呢,老丈,给我们来两份汤饼,要大碗的!”
老丈乐呵呵道:“好嘞!您先坐着,我这就给您生火。”
桑榆闻言身子一转,一屁股坐在了胡凳上。
然后,她脸上的笑就僵住了,方才太兴奋了,忘记自己大腿上还有伤,这一个不留神就碰到了,可疼死她了!
崔叙刚刚栓好马,见桑榆已经坐下了,便道她的身旁站定,看着桑榆低着头,双拳紧握的样子有些不解。
一直默默打着下手的大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搬出一条胡凳,放到崔叙面前,“坐下吧,汤饼好的快,做好了我就给你们小两口端上来。”
崔叙拿着胡凳的手一顿,眼角看见桑榆龇牙咧嘴的模样,知道她压根没听见,他若无其事道:“劳烦大娘了。”
大娘笑眯眯地走开了。
崔叙这才问桑榆,“你这是怎么了?”
桑榆的疼痛感已经过去了,她抽着鼻子回答道:“只是腿有些酸痛。”
崔叙想到桑榆独自骑了一日的马,大腿上必然会有伤,他心里对桑榆的认识有多了一些,寻常男子刚刚骑马也受不住这样的辛劳,不曾想桑榆竟然一声不吭地坚持下来,还在安和公主那里折腾了许久,
倒是难为她了。
想到这里,崔叙道:“不知桑小娘子对寺中远客如何看待?”
第一百一十八章:汤饼
桑榆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寺中远客说的是安和公主,这里是外间,安和公主之名也不好提起,“我哪里敢评判贵客。”
崔叙提起桌上的茶水,给桑榆倒了一盏,“桑小娘子聪明蕙智,自然猜出我的用心,你但说无妨,”
桑榆笑了,她还以为崔叙不准备跟自己解释呢,“贵客似乎有备而来,她去长安的心意不容置疑。”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想知道她为何执意要回长安。”崔叙了然,“如今拨汗那国形势不妙,她此时回长安实在不能不多想,”?桑榆单手撑脸,脸上写满疑问。
崔叙知道桑榆对这些事不了解,便道:“拨汗那国乃是西域之国,他们国家以牧业为主,盛产优良马种,因此我朝与他们一直保持密切来往,这么多年也拨汗那国也对我朝上供,”
桑榆便问:“如此看来,此行也无甚大事。”
“若只是使节来访倒也罢了。”崔叙道:“只是现在拨汗那国朝中不稳,他们的大君主并无实权,朝中事务皆由大将军达摩尼做主,贵客此番回京难免会落人口实。”?桑榆捧着茶问:“那……大君主与贵客?”
崔叙摇摇头。
桑榆明白了,也就是说安和公主和这个大君主并没有什么关系,既然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的事,安和公主不远千里也要回长安到底所谓何事?
而且按照崔叙等人的说法,使臣必定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崔叙前来调查,崔叙没有带薛如英,而是带了自己,说明这件事需要用到仵作,并且不能让朝中大臣知道。
正胡思乱想着的时候,大娘一手端着一只大碗走了过来,“汤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