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贝赫拉姆连忙道:“我在等你啊,桑桑不知道在做什么?”
  桑榆瞪了他一眼,对娄大道:“我正准备去找王县尉。”
  是的,桑榆妥协了,左右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与其一直推托,不如赶紧行动,反正崔叙都不怕自己会搞砸,她怕什么?查就完了,能尽快抓到凶手也是好事。
  娄大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你尽管查,若有需要可以找我。”
  桑榆一愣,没想到娄大会这么贴心,她笑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我晓得。”
  娄大缓缓点头,领着贝赫拉姆就要离开。
  贝赫拉姆还没来得及和桑榆说话呢,被娄大一瞪眼,只能委委屈屈地跟着他离开了,还不忘给桑榆鼓劲,“桑桑,你要加油哦!”
  桑榆僵着笑脸送他们离开,然后呼出一口浊气,转身去厨房要了两块饼子,就着小菜,稀里糊涂吃完离开了驿站。
  崔叙嘴上说不管桑榆,实际上还是派了人帮她,这个被抓来充数的差役也是一直跟着桑榆到处跑的,名唤江迎春,是个憨厚魁梧的中原大汉,脸庞宽大粗狂,乍一看有点胡人的味道。
  据说他的母亲是个胡姬,年轻时来长安谋生,后来嫁给了他阿耶,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春天,她阿娘又觉得只有女娃能继承自己的美貌,在他还没出生的时候取了迎春这个名字。
  不曾想他一出生,他阿娘一听说是个男娃,当即就哭晕过去了,他阿耶哄了半宿才算好,但是迎春这个名字却留了下来。
  桑榆晕晕乎乎地跟着江迎春去了县衙。
  和王县尉交谈的格外顺利,桑榆还没将腰牌拿出来,王县尉一听要去查许娘子的案子,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几日我一直惦记着此事,桑仵作能接手,再好不过了。”
  桑榆不知道王县尉对自己竟然有这么大的信任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
  许娘子等人的基本情况崔叙已经调查完了,桑榆将记录的卷宗看完以后头疼不已,海口是夸下了,但是现在的案子进展却不容乐观。
  第一百四十章:共同
  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更夫、许娘子和袁三郎之间毫无关系,三人家境,年纪,身份相差甚远,凶手到底是如何挑选死者的,完全没有头绪。
  王县尉一脸愁容,“这些卷宗已经翻烂了,我也派人去打听这个三人的亲眷友人情况,但收效甚微。”
  桑榆看着手中的卷宗沉默不语,以前刑警队的那些人查案的时候,她也曾经参与过,那些人都是行家,对每个案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每经手一个案子,总能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出自己想要的。
  桑榆曾好奇过他们的自信从何而来,那时的老刑警队长抽着烟,幽幽道:“凶手也是人,他总有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我们通过他的手法猜到他心中所想,找过别人看不见的共同点,就能预见他的下一步行动,哪怕是个精神病,他也有发病的原因不是。”?想到这里,桑榆沉下心,脑子飞速转动,更夫等人的资料在她脑海里分解成一组组关键词,她不停地将它们分解,组合,再分解,再组合。
  时间、人物、地点、方法,凶器,那个看不见的共同点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找不到?
  地点?桑榆一个激灵,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始在卷宗上翻找起来。
  王县尉被她突然的动作吓了一大跳,“怎么了?桑仵作,你这是发现了什么吗?”
  桑榆眼睛紧紧盯着卷宗,问道:“王县尉,不知县衙里可有醴泉县的地图?”
  “地图?”王县尉不解。
  桑榆便道:“舆图,我是说舆图。”
  王县尉恍然大悟,“有的,快,去拿张舆图过来。”
  一直等候在一旁的成三闻言,小跑出去,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送过来一张羊皮地图,“这个是主薄给小人的,小人也不晓得是不是。”
  桑榆一把接过,打开一看,正是醴泉县的舆图。
  舆图,也叫舆地图,是古时经过大量测量、绘制出来的一种地图,因采用了“见山画山,见水画水”的绘制方法,使得做出来的图纸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常叫做疆域图。
  朝廷对疆域图十分看中,每隔几年就会派人重新测绘,绘制好的舆图都会送一份到长安保存,县里也需要保留一张作为备用,当然,县里保存的图纸也只能有个大概,一些重要的场所是不会出现的。
  但这桑榆来说已经够用了。
  只是桑榆没有多少艺术细胞,对图纸的认知有限,这张舆图在她的眼里跟天书也差不了多少。
  好在王县尉虽然认得的有限,但是他对醴泉还是很熟悉的,两人连蒙带猜,也勉强看懂了大概。
  桑榆随手捡了一块石子,递给王县尉,叫他将死者的家和遇难的地方圈出来。
  王县尉拿着一捏就碎的“石子”,左看看右看看,在成三的提醒的,将几个地方在羊皮舆图上画了出来。
  桑榆定睛一看,“许娘子住在城西,死在城西和城南交界的地方,更夫住在城西,死在城南,而袁三郎则是死在城南的家中附近,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死在城南的。”
  王县尉也跟着看过来,“许娘子说不通吧?她死的地方更靠近城西一点。”
  桑榆皱眉,确实,按照地图上的情况,许娘子死的巷子离城西更近,难道他们遇难的地方也没有共同点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