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丫憧憬道:“等舅舅带我们走了之后,我就让舅舅送我去学堂,我以后一定会成为像桑姐姐这样厉害的人。”
  在大丫的心里,桑榆是比她阿娘更“厉害”的人,阿娘总能避着祖母给她们吃好吃的,穿新衣服,是她最爱的人。
  可是桑榆能一句话让祖母乖乖听话,这种事是大丫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大丫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像桑榆一样成长的种子。
  娄大等人听完,也是一愣,大丫年纪虽小,可是已经有了和她年纪不相等的成熟思维,她理智地分析现状,得出结论,然后实行计划。
  桑榆感叹,如果大丫能够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长大,她的人生会更加灿烂。
  她更没想到,自己不经意间做的事,会让这个小女孩萌生出走上不一样的路的心思。
  第一百八十章:客人
  她弯下腰,看着大丫的眼睛,真挚道:“大丫,你要记住,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记得今日的话,桑姐姐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凡事问心无愧便好。”
  大丫迷茫地看了桑榆一眼,然后坚定地点点头,“嗯!”
  娄大又叫来看守老者,让他去附近村子里请几个人,在后山上挖一处坟墓,将许娘子下葬。
  按照规矩,许娘子应该是葬在大丫家的祖坟的,但是按照大丫祖母的心思是肯定行不通的,所以在征得大丫和二丫的同意后,他们就近安葬了许娘子。
  孤独的坟头立在青山绿草间,飘扬的白纸在风中起舞,仿佛是宣告这个被苦难折磨一生的女人从此以后自由了。
  她不再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可以做回她自己了。
  忙完之后,他们又将大丫二丫送回了家,娄大去归还了令牌,顺便嘱咐王县尉的等人多照看一下她们。
  趁着天色还早,三人又去买了一些土仪带回去,桑榆挂念着桑蓁、薛如英等人,她将能送的人都买了个遍,什么张明府、于大路、张老丈等人,一个也不少。
  这么一想,不知不觉间,她也结识了不少朋友。
  等他们大包小包回到驿站的时候,崔叙等人已经回来了,一起传来的还有明日启程回长安的消息。
  桑榆默默地看了远方的钟塔,总算可以回去了。
  ……
  长安,张府。
  张明府早早地回到家中。
  “阿~嚏!”他狠狠地打了一个大喷嚏,鼻子有些痒意,他忍不住抬手揉了揉。
  常随见状,担忧地问:“阿郎今日打了好几个喷嚏,莫不是着凉了?”
  张明府脱下官服,递了过去,“无碍,我好的很。”
  常随接过官服,抱在手中,嘀咕道:“阿郎就是喜欢自己扛着,若是娘子知道,会骂小人的。”
  也会骂你的。
  张明府倒茶的手一顿,心虚道:“舒娘不是在照顾蓁娘吗?”
  “是啊,这几日娘子可开心了。”常随回答,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又道:“对了,娘子说家中来了客人,让阿郎回来之后去一趟花厅。”
  张明府疑惑问道:“什么客人?”
  常随低声道:“是宋先生的管事。”
  “宋先生?”张明府惊讶道:“宋先生的管事怎么会来?”
  在大兴能被尊称为先生的人只有两个,前任太子太师宋砚宋先生和国子监祭酒孟先生。
  只是他和宋先生并无交集,他之前一直在地方上任,等熬到长安县令的时候,宋先生已经致仕了,张明府从未想过宋先生会与他有什么联系。
  他虽然很诧异,但这并不妨碍张明府对宋先生的敬仰之情,确切地来说,天下文人没有不崇拜宋先生的。
  张明府靴子都没换,随意披了件外袍就跑去了花厅。
  张明府住的地方是朝堂拨给长安县令的官宅,不然靠张明府这点微薄的俸禄,他就是存一辈子也买不起。
  它是一个三进的小宅子,占地面积并不大,但是也够张明府一家住的了。
  张明府年近四十也未有子女傍身,虽然遗憾,但也不强求,与他夫人相守半生的情谊在长安一度传为佳话。
  张娘子是一个温柔的人,她跟随张明府走南闯北多年,身体一直不大好,她一直想生一个孩子,但是张明府怎么也不愿拿她身体开玩笑。
  张娘子一直很少见外人,除了必要的交际,其他的时候大多称病在家。
  但是今日的客人张娘子无法推脱,当时张明府还未归家,张娘子思索再三,还是觉得先在花厅见一见。
  来人一身素净整洁的打扮,自称姓宋,是宋先生的管事,说起话来不卑不亢,“张娘子,在下奉宋先生之命,前来接蓁小娘子回去的。“
  “蓁娘?”张娘子面露异色,“不知蓁娘和宋先生是什么关系?”
  前几天,张明府归家的时候,带来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娘子,嘱托张娘子照顾一下,并将她的来历说了一遍,张娘子这才知道,这个小女孩是张明府一直看好的桑小娘子的妹妹。
  桑小娘子得了大理寺的命令前去查案,留下两个小娘子看家,不曾想竟然叫地痞欺负了去,他担心她们再遇意外,就带了回来照料几天。
  对于张明府,张娘子是信任的,哪怕其中有一个小娘子长的美艳,但张娘子也毫不避讳。
  这些年,给张明府送妾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他对谁上心过,现在都一把年纪了,早就歇了心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