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窦尚书察觉到了两个人的互动,背着手,崩着脸道:“崔寺正。”
  他身为正三品大员,崔叙又是小辈,他并没有表现出多么热情。
  崔叙也不介意窦尚书的冷脸,客气道:“听闻窦尚书因有急事,请走了我大理寺的桑仵作,儿担心她年纪小,又长在乡野,冲撞了窦尚书,特意来请罪。”
  这话说的,看似是在替桑榆赔罪,实际上是说你窦尚书不问青红皂白就将人从大街掳走了,实乃小人行径。
  窦尚书胡子一翘,怒道:“吾还不至于为难一个小娘子。”
  “窦尚书自有大量。”崔叙微笑,说完,他又道:“不知窦尚书与桑仵作可叙旧完了,大理寺公务繁多,需要请桑仵作回去做事。”
  窦尚书看了一眼已经暗下来的天色,翻了一个白眼道:“滚滚滚!你当吾想留你们不成?”?宵禁就要开始了,现在能有什么事?大理寺的人果然都是一丘之貉,连找理由都敷衍的很。
  崔叙见状,也不废话,对窦尚书又是一礼,“那儿先带人回去了,窦尚书下次若是有事相商,还请先去大理寺过个明路才是。”
  窦尚书一听这话,虎眸在崔叙的身上看了一圈,淡淡道:“小子,吾知道你身份贵重,但是吾不是你一个小子能敲打的,就是你们大理寺王卿来了,也不敢和吾这么说话。”
  崔叙也不回答,只是静静地与窦尚书双眼对视。
  桑榆在一旁看的分明,虽然两个人都很平静,但是话语间那股即将要打起来的火药味儿,已经快要冲破天际了。
  她连忙上前一步,赔笑道:“窦尚书,关于窦小郎君一案,儿已经知晓了,儿定会查明真相,还窦小郎君一个公道。”
  她虽然是对窦尚书说的话,可是却是在对崔叙解释窦尚书寻她来的原因。
  崔叙听出来桑榆的弦外之音,他本也不想与窦尚书为敌,收回视线,抱拳道:“是儿僭越了。”
  窦尚书冷着脸,对桑榆道:“既然崔寺正已经来接你了,吾就不送了,明日吾会在万年县县狱门口等你。”
  说完,他袖子一甩,自顾自走出了偏厅。
  桑榆松了一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道:“窦尚书果然气势逼人。”
  一直安静的桑蓁也捂着胸口,怯生生道:“好吓人。”
  崔叙淡淡道:“窦家世代掌管刑罚,窦尚书在刑部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死在他手里的人不计其数,你一个小娘子惧怕他身上的气势也是应该的。”
  桑榆恍然道:“原是如此。”
  崔叙又道:“先离开这里罢。”
  桑榆点点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离开才是正经。
  第一百八十九章:多疑
  三人刚刚出了花厅,就有一个小厮迎了上来,说是得了窦尚书的吩咐将他们送出府去。
  小厮领着三人绕了一会儿,将他们送到了一处角门,“崔寺正,请便。”
  刚一出角门,原本蹲在一旁等候的路崖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念叨,“哎呦,阿郎,你们可算出来了,没事吧?”
  说着就围着三人打量。
  崔叙一言不发地往外走,对路崖的问话仿若未闻。
  路崖摸了摸脑袋,一时有些懵,求救的目光看向桑榆。
  桑榆只好答道:“没事。”
  她撇了撇崔叙,这个感觉似乎是,生气了?
  等路崖租来一辆马车,桑榆带着桑蓁上了马车后,她也没想到为何崔叙会突然生气。
  马车开始晃悠悠地出发。
  大约走了一盏茶功夫,她感觉马车突然停了下来,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窗外传出路崖的声音。
  “桑小娘子,阿郎请小娘子下车一叙。”
  桑榆愣了一下,还是听话地下了马车。
  马车外是一处僻静的地方,蜿蜒的河流自北向南流淌,高大的柳树迎风摇曳,像是在空中翩翩起舞。
  此时天已经暗下来了,周围有不少人家都挂起了红灯笼。
  崔叙站在柳树下,静静地等待着,红光与月光倾泻而下,在他的身上交织出斑斓的色彩,忖的他更加冷寂。
  桑榆抿了抿唇,这样的崔叙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他将桑蓁交给一旁的路崖照看,自己轻手轻脚地走上前去。
  崔叙听出来她的脚步声,知道桑榆就站在自己的身后,他的思绪有些烦躁,不知道自己应该问些什么。
  他今日刚刚回到大理寺就被薛如英给堵个正着。
  原本以为薛如英会抱怨自己将她丢在大理寺一事,哪知道她先给自己丢了一道惊天响雷。
  桑榆的母亲竟然是老师苦苦寻找多年的女儿?这叫崔叙有些不可思议。
  他想了很多,从见到桑榆第一眼开始,往事一幕幕出现在崔叙的脑海里,仿佛是命运指引一般,在恰当的时候引出惊人的巧合。
  崔叙是一个多疑多思的人,自从桑榆真正得到他的信任后,他就没有在怀疑过她的目的,哪怕是他知道桑榆有心事,答应来大理寺的目的也不纯。
  可是现在他不得不多想。
  老师的女儿已经失踪二十多年了,这么多年都杳无音讯,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个小娘子,一个得了他的信任进入大理寺,一个以惊人相似的样貌入了老师的眼里。
  这已经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其中必定有人在推动着她们,只是不知道是另有其人指引,还是一直是她自己的想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