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桑榆感叹他敏锐的直觉,迅速低下头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样子。
这边的郑少卿见窦尚书态度冷淡似是有些不满,他僵着脸,转头客气道:“窦尚书近来公务繁多,百忙之中还有抽时间来查窦小郎君一案,实在幸苦,不过现在好了,圣人已经将此案转交给我们大理寺,窦尚书可以安心了。”
窦尚书闻言,敷衍地拱了拱道:“郑少卿客气了,圣人已经下了旨,吾当遵圣命。”
郑少卿满意地笑笑,“那自然再好不过了,亓寺正,此案就拜托你了。”
亓官戍淡然一笑,抱拳道:“遵郑少卿之命,来人,将窦小郎君请回大理寺大牢。”
“喏!”跟在身后的大理寺差役答应一声,就要进去拿人。
窦尚书眉头紧蹙,拦在县狱的门口,喝道:“郑少卿这是何意?”
郑峰坦然道:“圣人已经将此案交给了大理寺,亓寺正为大理寺寺正,由他亲自调查不会委屈窦小郎君的。”
窦尚书依旧拦在门口,“此案吾已经委托给了崔寺正调查,就不劳烦亓寺正插手了。”
桑榆只是一个仵作,她并没有查案的权利,此案牵扯到朝中三品朝臣之子,最起码要有寺正来接手。
只是崔叙昨日刚从醴泉县回来,高使臣一案和安和公主之事还需他亲自上禀,因此,今日下朝之后他就被圣人叫走了。
郑峰看了一眼窦尚书,辩驳道:“窦尚书此言差矣,窦小郎君虽然是窦尚书之子,但是他现在牵扯到命案,怎么查,由谁查?应是我们大理寺自己的事,窦尚书还是避嫌比较好。”
窦尚书脸上渐冷,“吾若是不愿呢?”
郑峰也崩起了脸,“那就只能请圣人裁决了。”
窦尚书脸色变的难看起来,他背着手站在门口,片刻之后,肃声道:“既然如此,吾也不好再拦,只是我儿从小顽劣,只愿意听桑仵作的话,曹伯胜的验尸之事,吾希望由桑仵作亲自来做,这个要求不过分罢?”
刑部与大理寺一向不对付惯了,谁都看不上谁,尤其是郑少卿一向性子火爆,脾气张扬,谁要是说一句大理寺的不好,他能和人争论半天。
窦尚书知道自家儿子还落在他们的手里,真要是对上他讨不了好。
再者,他也不屑与郑少卿争论,能和他对等说话的,也就只有大理寺卿王公,与其和他在这里废话,还不如直接找王公聊天喝茶。
郑峰现在有理有据,大理寺怎么安排也确实轮不到他插手,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就什么都做不了。
崔叙现在被事情绊住了脚,他可以先把桑榆给塞进去,以崔叙对桑榆的看中,等他腾出空来,自然会插手的。
别看他年纪大了,可是眼光还是毒辣的,他昨日就看出来了,这个崔叙对桑榆可不是一般的重视,去他府中接人的时候,眼睛就没离开过桑榆。
放出桑榆这条小虾米,一定能将崔叙这条大鱼钓着。
窦尚书在心里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鼓了个掌。
第一百九十六章:放人
郑峰也是认识桑榆的,知道她是崔叙手下的仵作,近日长安城关于她的传言他也听了几句,但是他并没有多在意。
说白了,桑榆就是一个仵作,若不是有些本事,她连和自己说话的权利都没有。
一个桑榆能换得窦尚书的退让,郑峰表示这个买卖很划算,他也乐得卖给窦尚书一个面子,“桑仵作验尸本领高超,又是我大理寺仵作,她出手验尸也是应该的。”
窦尚书见目的达到了,也不废话,爽快地让出了路,“那小儿便有劳郑少卿和亓寺正照料了。”
窦尚书完全不担心自家儿子的安全,大兴律法严谨,并不主张严刑逼供,窦玉成又是堂堂三品大员的儿子,大理寺再怎么样也不会对他下重手的。
最多也就是牢房的条件差上一些,不过这都是小事,窦尚书早就想叫他得些教训,吃些苦头了。
叫他以后还敢胡乱作妖。
窦尚书答应的太过爽快,以至于郑峰感觉自己是不是中了什么圈套?他看了看一旁身姿挺拔的亓官戍,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
亓官戍算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心腹,自从崔叙进入大理寺之后,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亓官戍大部分时候被派往外地查案,很少停留在长安。
这些年刑部一直与大理寺水火不容,而且对大理寺的打压也越来越严重,大理寺审理的大案要案一般都与京官有关,这些年得罪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
刑部就不一样了,作为六部之一,窦尚书做事圆滑周到,处理的案件一般都是地方要案,或者刑狱琐事,与其他朝臣的关系不可为不亲近。
一般来说,大理寺审核完的案子要交给刑部再次商定,犯人量刑之后也会送到刑部行刑,同理,刑部的要案也要送到大理寺审核才能执行,两者相互制约。
但是往往大理寺审核完的案子,送到刑部之后经常会被打回来,随便批个理由说是什么量刑不合理,证物细节不到位之类的。
大理寺也不是吃素的,你给我打回来,我就不批你送来的案子,咱俩看谁先服输。
这就导致他们经常在朝堂上吵架,王公和窦尚书作为两个部门的头头,就随他们吵,郑峰性子急躁,全大理寺就属他最能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