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百里谦绷着脸,后退几步,闪身离开了。
  崔叙见他离开,站起身来,从书架上取出一册陈旧的文书。
  这是关于宋芙失踪的案子,宋芙是在花灯会上失踪,宋家派人找了二十多年,也没有找到当年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件事已经成了宋砚过不去的坎,如今有了宋芙的线索,也是时候将这件事重新调查了。
  按照桑榆的说法,只怕宋芙也早就不在人世了,不然桑榆也不会不远千里来长安寻亲。
  说起来,桑榆找的到底是何人呢?来长安这么久,他还从来没听说过桑榆找过。
  以桑榆不会轻言放弃的性子,她一定会将长安翻过来找一遍的,可是她没有动静,难道是她已经找到了?或者是确定要找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
  崔叙从来没有问过桑榆家里的情况,仅有的信息还是薛如英说给他听的。
  在他看来,桑榆家里的情况都是她自己的事,桑榆若是想找他帮忙,自然会开口,若是没有,那便是不需要。
  第二百章:亓官
  但是现在他有些后悔了,若是早知道……他就应该亲自去问问桑榆的,总比现在想帮忙却不知从何下手好。
  此时的崔叙还不知道,桑榆来长安复仇是真,找亲戚是假,真要问她找谁,她自己也不知道,她都快忘了还编过一个找亲戚的故事了。
  此时的桑榆还不知道崔叙准备揭她老底,她正同亓官戍,薛如英等人一同去验尸呢。
  原本亓官戍只打算带桑榆一个人去的,但是薛如英死活不肯离开,仗着自己在大理寺横行霸道的劲头,非要跟着桑榆。
  亓官戍原本就对桑榆的验尸手法感兴趣,加上验尸必须要有上官跟着,他就自己带着桑榆和薛如英一同来到万年县的停尸房。
  为了=尽快破案,他又让自己手下的一个寺直,带着周良才等一众差役去了曹伯胜的宅子调查。
  桑榆倒是无所谓,左右她官小人微,崔叙又不在,她做好自己的事也就罢了。
  唔,要是能直接找到相关证据也是好的。
  曹伯胜的家是在万年县的管辖范围,他的尸体自然也又万年县保存,不过此事已经由大理寺接手了,亓官戍派人去万年县打了个招呼。
  卢明府毫不犹豫地将令牌送到了亓官戍的手里。
  万年县的停尸房是独立于万年县县衙外,靠近南边的坊里,在一众混乱贫困的坊里画出了一片不大的小院子,这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县已经很难得了。
  万年县的不良人将他们带到停尸房,钥匙一丢就转身离开了,他也有事在身。
  停尸房外只有两个年纪略大的差役在看守,知道他们的来意之后,两人将人领到了停放曹伯胜尸体的后罩房。
  与醴泉县的停尸房不同,万年县不愧是最有钱的县衙,停尸房都要干净整洁不少,停放的尸体也都仔细打理过一遍,周围还有不少冰块降温。
  曹伯胜的尸体还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虽然里面光线明亮,但还是没有掩盖掉尸体带来的阴森感,外面艳阳高照,里面寒气入骨。
  桑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反差,法医室的温度比这夸张多了。
  在场的人也没几个怕的,薛如英跟着桑榆已经习惯了,亓官戍就更不用说了,查案这么多年,他什么样的尸体没见过。
  桑榆熟门熟路地带好防护,又给了薛如英一份,她想了想,还是给了亓官戍一份。
  亓官戍没想到自己也有份,他也不矫情,接过面巾学着桑榆的样子遮住了脸,清新刺鼻的味道直扑鼻腔,瞬间掩盖住了尸体的臭味。
  亓官戍不是没有用过类似的东西,但是桑榆的面巾似乎有点不一样,效果好的吓人。
  桑榆没管这些,她的眼里只有那具已经呈现巨人观的尸体。
  曹伯胜已经死了四天了,即使有冰块保存降温,但是其腐烂腐烂程度还是有点不忍直视,尤其是他本身就是高大健壮的汉子,此时尸体肿大膨胀,小小的验尸台几乎都要放不下他了。
  桑榆面无表情地看了一下尸体,然后就对着亓官戍道:“亓寺正,可要剖验?”
  亓官戍先是一愣,遂又想到这段时间长安的传言,说是桑榆的剖验之术高超,什么牛头鬼神都能查出来,妖魔鬼怪无所遁形。
  不但如此,更有不少县衙的仵作,也学着桑榆申请剖验尸体。
  御史台倒是在朝会上弹劾过,但是以王公为首的刑狱大臣们,罕见地达成一致,将剖验的各种好处搬出来理论,说是帮他们破了不少奇案云云。
  御史台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以嘴为刀剑,杀人于无形,说是剖验一事有违天伦,万万不可取之类的。
  但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管刑狱的虽然不是兵,但是都是和杀人行凶的歹人打交道的,他们身上自带一种威严的气势,还是认死理的。
  御史台嘴都说破了,他们也不让步,反正我就要验,你们也不许动桑仵作,动了我们就专门查你们家中的破事。
  听说你家三郎的妻弟的小郎君前几日纵马行凶?可别害了人性命,该查一查才妥当。
  这年头,谁家敢说自己家里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于是,吵了快一旬的剖验一事就此落幕了,两者说不上谁赢谁输,但是彼此都达成一致,即,御史台不管剖验一事,刑狱这边也不能做的太张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