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一旁的差役闻言,上前问道:“何事?”
站在一角奋笔疾书的录事,也停下手中的笔看了过来。
桑榆摇摇头,看了一眼沾满了秽物的手,低声道:“没什么大事,只是好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她的手也带了特制的羊皮手套,这种手套有些虽然厚重,用起来也不是很灵活,但是效果还不错,防污能力还是不错的。
什么样的东西能透过这样的手套刺中她的手指呢?
桑榆想了想,重新集中精神翻看起了尸体,为了找出异常之处,她将缝合的尸体重新打开来。
就在这时,房间里突然传来“扑通”一声,桑榆还没反应过来,就觉得肩膀一痛,眼前开始模糊起来,还没等她回过头,她已经意识迷茫,倒向地面。
在即将要倒下去的瞬间,一双手扶上了她的后背,拖住了她的身体。
不多时,薛如英一边提着水桶,一边跨过罩房的大门,然后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到了。
只见留守的差役躺在地上昏迷不醒,录事和桑榆不知所踪,曹伯胜的肚子被扯开来,正往地下滴着淤血一样的液体,地面上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内脏。
这个停尸房看起来诡异又恶心。
薛如英的水桶“哐当”一声落在了地上,四溅的水花将她的神智唤了回来,薛如英一边喊人,一边将晕倒的差役唤醒,“醒醒!”
差役在巨大的摇晃中苏醒,还没来得及说话,薛如英摇着他的脑袋问:“发生了何事?桑仵作呢?”
差役瞬间清醒过来,慌忙起身道:“有人偷袭!快去回禀亓寺正。 ”
薛如英松开手,知道在差役的嘴里问不出什么,她一咬牙,一跺脚,急促道:“你,你看好这里,我先出去寻人!”
无论现场发生了何事,桑榆被人带走了是事实,当务之急是集合人手找到她。
彼时的崔叙还在大理寺批案子,笔直的身子坐在竹榻上一动不动,仿佛眼中只有他手中的文书。
小厮路崖端上来一碗饮子,想要上前却又有些犹豫,他敢以他十几年的性命打赌,自家阿郎一定是在发呆!
但是路崖小心翼翼的动作还是惊扰了崔叙,他身子一怔,回过神来,眼眸中还带着些多迷茫。
他将不知道写了什么的文书随手一丢,扶着额头道:“何事?”
路崖端着托盘上前,将托盘中的饮子放到崔叙的面前,“阿郎喝点饮子醒个神罢?”
他其实更想叫崔叙去休息一下,可是他也知道崔叙是个有主见的人,一旦心中藏了事,在事情没有解决之前是不会松懈下来的。
他只能去灶房要了一碗提神的饮子送过来。
大理寺的小厨房常备了一些的饮子,天热的时候,放在木桶里吊入水井中,待到取上来之后清凉解暑,最适合夏季饮用。
崔叙看了看眼前的酸梅饮子,端起陶碗,闷头喝下。
一口冰凉的饮子下肚,崔叙总算是清醒了许多,这段时间他确实有些忙,各种事物堆积在他的身上,他实在有些疲倦。
再加上升平长公主的话确实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路崖心疼地说:“阿郎还是歇息一会儿罢。”
崔叙搁下陶碗,反问道:“桑仵作和薛寺直回来了吗?”
路崖摇摇头,“还不曾回来。”
崔叙看了一眼天色,此时太阳正是热辣的时候,算算时间,该是未时三刻左右,若是窦尚书下朝之后就去了,那也就是两三个时辰的事情。
崔叙却觉得过了很久很久,久到他都不想等下去了。
路崖不知崔叙心中所想,只是一个劲儿地念叨,“这王公和胡少卿也太不地道了,说有事要办就不见了人影,大理寺的事物都落在了阿郎的身上,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路崖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只觉得崔叙这几日实在忙坏了,大理寺除了能做主的胡少卿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帮忙了。
崔叙也觉得大理寺近来有些不对劲,但是他也没有多想,端正节快到了,按照以前的习俗,长安城会将宵禁延后,以供百姓们赏月游玩。
第二百零四章:金吾
端正节,俗称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大节,不但民间会举行灯会祭祀,皇室也会在祭坛上开坛祭月,以求月神庇佑,并在之后宴请百官以示恩泽。
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除夕、端午等节日,因此,长安城的各个衙门和禁卫军都要负责守卫长安。
长安城的守备分为“北衙”和“南衙”两方面,其中“北衙四卫”是拱卫皇宫的主要力量,“南衙十六卫”负责守卫整个长安城,像左右卫、千牛卫等都分属南衙。
薛如英的三兄薛如川就是十六卫中的左威卫司介,不过听说他最近升了中郎将,真正的年少有为。
总之,每逢大节或是异国朝贺等大事,长安城中的守卫就会忙碌起来,包括长安、万年两县以及京兆府都要负责长安城中的治安。
随着中秋佳节的到来,长安城的人口流动会越来越大,各种商贾、胡人、书生游子都会聚集在长安城,来享受盛典。
崔叙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热闹,也渐渐地提不起兴趣,反倒觉得有些麻烦,每到这个时候,也是小偷小摸、打架闹事的高发时期。
“崔寺正!大事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