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百里谦看出窦尚书在听完灰衣男子的耳语之后,眼中生出了决然之意,尤其是他看向自己肩膀的那一眼,叫他遍体生寒,肩膀的伤口似乎也隐隐作痛起来。
若是窦尚书执意要验他的伤,他是万万推说不了的,真到了那个时候,只怕柳尚书和崔叙都要受到牵连。
百里谦心生慌乱,握着柳锦书的手都紧了许多,他想着若真到了那一步,他就把所有的事揽在自己身上。
就在百里谦做好难逃一劫的准备的时候,角门突然又被人从里面打开,里面走出了几个纤细的身影。
为首的是一个身着青衫的素净女子,约莫三四十岁,她体态自然,端庄沉稳,脸上带着几分肃穆和冷清。
柳锦书一见来人,先是惊讶地张了张小嘴,然后又瑟缩了一下,对着来人虚声叫道:“阿娘。”
百里谦也跟着恭敬行了一礼。
柳夫人见她叫完自己就缩在了百里谦的身后,像一个胆小的猫儿,忍不住呵斥道:“瞧你像什么样子!”
柳锦书糯糯地没敢说话,她阿娘对她好是好,可有的时候又过于严苛了,她久不在她身边,偶尔还会生出几分惧意。
柳夫人教训完自己的女儿,仿佛没有看见窦尚书身边的侍卫,也没有感觉到他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样子似的,淡笑着同窦尚书寒暄,“小女和世侄无状,叨扰了窦尚书。”
窦尚书压下心中的烦躁,与柳夫人见礼,微笑道:“柳夫人客气了,吾公务繁忙,倒是不曾听说柳尚书府与大理寺的百里寺直有这等关系,柳小娘子和百里寺直情投意合,若是成事倒是一桩美谈。”
他在说“大理寺”的时候加强了口音,也点出了柳锦书和百里谦之前说的关系。
柳夫人听出来他话中的追问之意,瞥了一眼沉默不语的百里谦和羞红了脸的柳锦书,淡然道:“窦尚书见笑了,这两个孩子的亲事是指腹为婚定下的,锦书一直跟着她祖父在河东老家,如今年岁也不小了,也确实该准备准备了。”
窦尚书诧异地问:“他们竟然有婚约在身?吾与柳尚书同朝为官多年,竟然从未听他提起过。”
第二百二十二章:解围
柳夫人点头道:“说来惭愧,这婚事还是宋先生亲自见证的,只是云中这孩子家中生了变故,柳尚书怕锦书嫁过去吃苦,想多留她一些日子,这两个孩子的亲事老太爷是允了的,迟早要办的。”
柳夫人这话给足了窦尚书面子,不但解释了百里谦的身份,也同时证明两个人婚约的真实性,宋先生亲自见证的婚约,难道还有假的不成?
窦尚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来百里谦的身世也不简单。
柳尚书此人心胸狭隘,做事中规中矩,哪怕是凭借着家族之力坐上了户部尚书之位,也难掩其趋炎附势的本性,当年能让柳尚书同意定下婚约的,必然不会是普通人家。
恐怕是后来百里谦家道中落,柳尚书不满女儿嫁给一个小小的寺直,所以才一直拖拉着没同意他们成婚。
他隐约是记得朝中是有一个姓百里的郎君,只是后来似乎是犯了什么事丢了性命。
不得不说,窦尚书不愧是掌管刑狱的,对人心拿捏的死死的,仅仅几句话就将柳尚书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
想明白了这一点,窦尚书暂且打消了对百里谦的怀疑,“儿女都是耶娘的债,柳尚书也是心疼小娘子。”
柳夫人点点头,算是同意了窦尚书之言。
既然事情已经明白了,窦尚书也无意过问他人的家事,随意找了个借口,便带着侍卫们离开了。
柳夫人目送窦尚书离去之后,这才对着柳锦书厉声道:“还不快过来!”
柳锦书低着头,乖巧地走到柳夫人的身边。
柳夫人看她卑微的样子,没好气道:“你一个小娘子,偏要在这里出什么风头?”
她是刚起身不久就被阿莲请来的,刚好听到了柳锦书不成器的话语。
柳锦书讷讷地不敢作声。
百里谦犹豫了一下,上前对柳夫人道:“此事是儿连累了锦书,伯母莫要怪罪她。”
柳夫人看了一眼百里谦,想到了含冤而亡的闺中好友,心里突生感慨,五年一晃而过,那个年少气盛的小郎君被磨平了棱角,早也没有了当年骄傲狂妄的样子了。
他变的更加理智,也更加冷漠。
柳夫人对女儿的感情看的很明白,她也曾想着若是百里谦对她无意,干脆就让她放手算了,可如今看来,百里谦也并不是对女儿无情。
只是百里谦身上的担子太重了,重到他不敢对自家女儿轻易许诺终生。
想到这里,柳夫人淡淡出声,“云中,你是一个好孩子,我并不后悔为你和锦书定下婚约,但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我的女儿能有一个知心人陪伴,若你不能珍惜她,便放过她罢。”
柳锦书喊道:“阿娘,我…… ”
柳夫人瞪了她一眼,继续对百里谦说道:“我知道你心有顾虑,但是人总要为自己而活,想必你耶娘在天之灵也希望你能过的快活些,你若有心就择日上门拜访,我必定扫榻相迎,若是不愿,就莫要再见锦书了。”
柳锦书听罢,先红了眼睛,阿娘这不是在逼百里谦做现在做选择吗?百里谦若是能下定决心,还能等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