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之后他又一直忙着照顾她,等到夜幕落下,桑榆情况稳定之后,他才有时间过问此事。
薛如英任寺直一职也有不少日子了,处理这些事还是很轻松的,对此,崔叙也只是点了点头,“如此便好,你也去休息吧,她这里有我。”
老大夫开的药还是不错的,桑榆灌下一大碗之后,半个时辰烧就退下了,她现在睡的安稳,一时半会醒不过来。
薛如英远远地看了一眼桑榆,对崔叙的提议表示拒绝,“我不走,我也要守着她。”
说完,她一屁股坐在了床边的小凳子上,桑榆再怎么说也是在他手里丢的,她得看着她醒来。
崔叙突然冷哼一声,正色道:“你在这里有何用?”
薛如英一愣,后知后觉地发现崔叙是生气了,“我在这里守着她…… ”
崔叙的语气还是很平静,“她不需要你守着,若是你真的对她心有愧疚,那就去将伤了她的人抓到。”
汪家兄弟已经落网,可是杨录事还在外潜逃。
崔叙语重心长地对薛如英道:“如英,我也算是你的师兄,有话便直说了,我虽然在你之后进的大理寺,可我知道你志不在此,大理寺只是你情急之下的选择,你又何必自欺欺人?”
薛如英撇过脸,否认道:“我从未这么想过。”
崔叙并没有在意她的左顾言他,“当年你阿耶不愿意你去边关,所以你才投身大理寺,这些事我都是知道的,你武艺高强做到寺直之位也是你该得的,只是大理寺不是光靠武艺就能成事的。”
大理寺中不会武功的人多的是,严格来说他们是文臣,主要靠的是脑子,查案讲究的是证据,不会因为谁的武艺高就听谁的。
按照大理寺的规矩,寺直也是可以单独审案查案的,但是崔叙在坐上寺正之位的时候,王公曾交代过他,叫他将薛如英留在身边调教。
薛如英的阿耶薛长肃,乃是曾跟着先帝和圣人打下江山的辅国大将军,卸甲归田之后,圣人亲自册封他为正一品敬国公,边关大将有一半都是他带出来的。
不但如此,他的两个儿子薛家大郎和二郎如今也镇守边关,三郎是左威司中郎将,唯一的女儿薛如英也在大理寺当差,乃是真正的将门之家。
薛如英幼时也曾想去边关闯荡,但是薛长肃说什么也不让。
天下安定也不过短短几年,如今的边关也在蠢蠢欲动,保不齐会有什么突发的战乱,薛长肃的耶娘、兄嫂,妹妹都战死沙场,他希望女儿可以安稳地享受他们打下来的江山。
可是薛如英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事情,她不愿违背耶娘的意愿,也不愿意做个听话的闺中娘子,所以她才会跑到大理寺,做个抛头露面的“苦差”。
边关有她的梦想,也有她想见的人。
可是在崔叙看来,薛如英就不是查案办事的料儿,她虽然比寻常的差役多了几分胆量和魄力,可敏锐和细心程度来还是差的很远。
就拿桑榆两次受伤之事来说,全都是薛如英大大咧咧的性子和粗心大意导致的,崔叙不愿意因为桑榆的事去责备自己的师妹,可是多少还是带了点说不出的郁气。
“我知道的。”薛如英说这话显得底气不足,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崔叙的话如同刀剑一般直插她的胸腔,让她浑身泛冷。
崔叙叹了一口气,“大理寺乃是非之地,我担心你会被他人利用。”
薛如英性格豪爽,正直良善,与之相对的是她的不拘小节,轻信他人,尤其是在这样的家世下,极容易受到有心之人的利用。
第二百二十四章:提醒
薛如英没有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坐在小凳子上沉默着,崔叙也没有再为难她,全身心照顾着桑榆。
他本以为可以一直守着桑榆醒来,但是次日一大早,王公就遣了人来找他,叫他无论如何也要去参加今日的朝会,御史台参大理寺的折子已经堆满了御书房了。
崔叙只能将桑榆交给薛如英照顾,自己先去了朝会,昨日他调动了金吾卫,今日也要给个交代了。
所以桑榆醒来的时候,只看到薛如英似乎是在发呆一般。
她张了张嘴,感觉声音嘶哑的厉害,“如英…… ”
薛如英猛地惊醒,一脸欣喜地看着桑榆,“你还好吗?”
桑榆撑着床塌支起上半身,有气无力道:“我这是在哪里?汪家兄弟和杨录事呢?”
她记得昨天晚上自己先是泡在了水里,然后又受到了惊吓,她依稀记得昏过去之前仿佛看到了崔叙。
“这里是崔寺正的私宅,昨晚你昏过去之后,我们将你送到了这里。”薛如英一边扶起她,一边状似随意地解释,“本来崔寺正也在守着你的,但是今儿个一大早就被王公叫走了,今日朝堂怕是要热闹了。”
桑榆满脸疑惑,沙哑着嗓子问:“是出了什么事吗?窦小郎君的案子有了变数?”
之前薛如英就说过窦小郎君一案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薛如英幽幽地看了她一眼,心想你这脑袋里就不能想点旁的事吗? 比如说崔叙冲冠一怒为红颜之类的?“还不是因为你?你被掳走之后,崔叙调动金吾卫封锁了长安,整个长安城人心惶惶,御史台和朝臣们连夜上折子参大理寺擅自调兵之罪。”
你这个内里人倒好,一心就想着案子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