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桑榆心生向往,早就听过上元节灯会的热闹之情,没见到确实可惜,说起来自己还不曾见过圣人呢,连皇宫都没去过,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见一见传说中的大明宫。
宋溪亭轻咳一声,“若是喜欢,今年可以好好享受一番,我宋家有好些小辈,你们可以一同玩耍。”
薛如英哧笑,“师兄不如早些给我们找个师嫂?也好过总拿宋家小辈作挡。”
宋溪亭年过三十未曾成婚,这已经长安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有人说他身染恶疾不能人道,有人赞他仙人下凡不染俗世尘埃,终有一日会得道成仙,还有人说他已经带发出家了,所以一直不曾娶妻,总之,什么样的说法都有。
作为他的师弟师妹,薛如英等人还是知道一些内情的,说到底,宋溪亭不娶妻只是因为他单纯地不想。
宋溪亭摇着折扇,潇洒自在,“成婚一事全看缘分,若是有缘终会遇见,盖不能因为年纪大小妥协。”
柳锦书道:“可是男女之事本就是天道,成婚也是理所当然。”
宋溪亭笑笑,“话虽如此,却非绝对,世间男女无论长幼都可随心做事,成婚也罢,不成也罢,总归自己活的开心要紧,天道也是顺人而定的,亦可随人而变。”
古语说:听天由命,可也说:事在人为,在宋溪亭看来凡事都没有觉对,不能以条条框框束缚。
桑榆心有所感,“都说秋棠先生活的最是自在,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宋溪亭听了,眉眼间都露出欣喜之色,扇子摇的都潇洒了些,转而又想到桑榆姐妹年纪小,又没有耶娘叮嘱,很容易被心怀鬼胎的小郎君诓骗了去,他连忙说道:“你们姐妹年纪还小,可别轻信他人,尤其是花言巧语的小郎君,最要警惕!”
不行,他回头得和阿耶说一声,这男女之事得叫他们把个关才是,桑榆已经及笄了,若是有好的小郎君也可以相看一下,他记得他们宋家交好的家族有几个合适的小郎君,配上桑榆也使得。
当然,这还得看桑榆的意思。
桑榆不知道的是,宋溪亭开始替她谋划小郎君一事了,她听了宋溪亭的话,也只是笑着点头,心想也不知道崔叙算不算的上是用花言巧语把自己骗到手的?
几人又在雅间里笑闹了一会儿,宋溪亭见多识广,说起趣闻来惹的几个年轻人听的连声赞叹,就连窦玉成都听的目不转睛,哪里还有小霸王的样子。
临近中午的时候,宋溪亭派人去取来饭食,几人简单吃了一点,然后商量着接下来各自去忙活,等到了晚上再聚。
百里谦二话不说,带着柳锦书先一步离开了,薛如英打算将桑榆姐妹送回安乐坊就家去,她要准备进宫赴宴一事。
宋溪亭很想和桑榆姐妹一起回去,可又怕自己太过热情,吓到她们,只好告辞。
桑榆和桑蓁回到东隅居后,丹娘已经回来了,此时的东隅居格外热闹,不少坊间熟客来买酒,即使家境一般的人家,也会特意跑来买上二两,以庆祝着难得的日子。
第二百六十五章:月团
丹娘在柜台前忙得脚不沾地,桑榆见状连忙上前帮忙,桑蓁也跟在后面帮忙打酒。
好不容易忙到日落西山,人流总算消停了。
丹娘垂着腰感叹道:“这银钱太难赚了,可把我累坏了。”
桑榆一边算着今日的收益,一边回答:“赚再多银钱都是为了活着。”
和大多百姓相比,她们已经很快活了,桑榆来长安的时候路过一段运河,那里正在大兴土木,干活的大都是穷苦百姓,他们为了挣一口饭吃,做最卖力的活儿。
丹娘低声道:“是啊,也该知足了。”
和许多还在强颜欢笑的姐妹相比,她已经很幸福了。
桑榆见丹娘情绪不好,连忙转移了话题,“你没去看热闹吗?”
“去了。”丹娘笑道:“我和几个要好的姐妹一同去瞧的,公主风华万千,当得享受万民跪拜。”
丹娘是约了在平康坊中认识的小姐妹一起去的,大部分都已经赎身了,她们或是被人买去做妾,养在家中,或是被商人纳进家门,做个外室,总归是低人一等的。
相比其他人一辈子离不开平康坊,她们已经算是好的了,几个女孩没有亲人,便聚在一起见见。
不过她们是和寻常百姓一起在朱雀大街两旁等候的,安和公主的车驾到来时,她们也跟着百姓跪地迎接,那段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她们的脑海里。
原来,百姓不会以男女论英雄,女子也可以得到世人的敬重。
“我回来的时候就见有不少熟客等着,便开门迎接了。”丹娘说的很开心,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她非常的高兴,哪怕只是买买酒,她也希望能做到最好。
桑榆点点头,“只是等会还要辛苦你了。”?原本桑榆是想着今日不开业的,晚上的时候还要做些月团,自己吃或者送给相熟的人家,所以可能会忙些。
丹娘不在意地道:“这有什么?左右昨个晚上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剩下的都是轻便活儿,对了,你们回来之前,张老丈和张小娘子来了,他们送了不少月团。”
说着,她从后厨捧场一份包好的油纸,打开一看,里面是六个小巧的月团。
桑蓁好奇地揪出一个,放在手心,“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