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扒开看热闹的人群,桑榆朝里面看去,这才发现不知不觉间,他们一行人竟然来到了晋阳县衙门口。
晋阳县的衙门一如既往地“朴素”,除了两只威武的石狮子立在衙门口两侧,俯瞰着下面渺小的人群之外,其他地方丝毫没有官家衙门的霸气。
门口的正中央,两个年约花甲的老人家正被几个身穿官服的不良人推搡着,周围的人似乎都在看戏一般,谁也没出面制止。
桑榆定睛一看,这两个老人家不就是他们之前在城门口遇到的那对老夫妻吗?她记得他们是来找儿子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桑榆还没说话,周良才已经忍不住上前拉人了。
“你们这是作甚?怎能如此对待两个老人?”
领头的不良帅虎这一张黑俊俊的脸,声如洪钟,“你是谁?为何要管闲事?”
周良才一边将不良人推搡到一旁,一边扶起两个老人,“你管我是谁?我是一个正义之士不行啊!”
桑榆跟着一道扶起两个老人,听着这话松了一口气,心想周良才还不算没脑子,没直接报出他们的身份。
不良帅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好一个正义之士,敢在晋阳县的地盘上撒野,来人,将他们抓起来!”
两个不良人齐刷刷抱拳,“喏!”
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的侍卫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挡在前方,将他们护在身后。
“这是在作甚?”不知什么时候跑过来的窦玉成一见这样的场景,乐了,“哎呦喂,咱这是要去大牢了吗?”
说起来他还没有坐过太原城的牢房呢,不知道和长安的比起来有什么差别。
贝赫拉姆也凑过来,双眼炯炯有神,“哇,你们这是惹事了!”
窦玉成啐了他一口,“什么惹事?小爷就是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对小爷动手!”
其实窦玉成这话说的是没错的,不良人还真不敢对他们动手。
与长安城一样,作为“三都”之一的太原城,里面高官甚多,虽然达不到街上拉一个人就是官家子弟,但是也有不少大家氏族在此定居,尤其是这里靠近边关,来到都是一些武官之后。
他们的统一标准就是见不得以大欺小,以少欺老,正义感爆棚,一言不可就打架,以武服人。
这几个年轻小郎君和小娘子虽然面生,但是谈吐举止之间都不是寻常人,尤其是那个摇着折扇的小郎君,那是一点怕头都没有。
他们莫不是惹上不得了的硬茬了?
可是话都已经说出去了,收不回去岂不是太丢人了?
高大的不良帅陷入纠结。
正在这时,被桑榆和周良才扶起的老丈颤巍巍地解释,“小郎君们,小娘子,你们误会了,他们没有欺负我们,是我们两个老不死的给他们添麻烦了!”
桑榆几人:“?”?老妇人搭着桑榆的手,一边抹眼泪,一边解释:原来,他们在太原城并没有找到他们的儿子,听说晋阳县里有太原城所有百姓的户籍,他们两个无奈之下,才状着胆子跑来求助。
里面的录事倒是好说话,愿意替他们查人,可老人的儿子乃是军籍,不归他们管,又听说他已经十年不曾归家了,便说他可能已经死了。
老人自然不信,他们的儿子每年都会给他们写信,寄东西和银钱,怎么会死呢?
于是老两口便与衙门里的录事争论起来,录事无奈之下,才叫不良人将他们撵出来。
这才发生了之前的一幕。
桑榆等人听完再次:“……”
旁边的老百姓也你一言我一语嬉笑道:“就是误会了,咱们晋阳县的卫明府是个好人,断不会欺负我们老百姓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杨家
“卫明府一心为民,咱们晋阳县的老百姓谁不见了不夸几句!”
“就是啊,连衙门的不良人都是嘴硬心软的,他们就是长的丑了点,心肠不坏的!”
长的“丑”的不良帅摸了一把脸,被自己的胡子扎了个激灵,羞愤吼道:“吵吵什么?都莫要看戏了,赶紧回去做事。”
被吼的百姓也不恼,嘻嘻哈哈地跨着篮子离开了。
桑榆看在眼里,这里的百姓不像是在做戏,与那不良帅说话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尊卑高低之分,相处的极为融洽,这种信任关系可不是一两日能做到的。
周良才也被闹了个大红脸,知道是自己误会了,支支吾吾地对着不良帅抱了抱拳,“那个,是某误会诸位了,还望各位海涵则个。”
桑榆也跟着作揖,“各位差爷见谅,我们初来乍到,不晓得这里的规矩。”
领头的不良帅被一个貌美的小娘子看的不好意思,瓮声瓮气道:“算了,你们外乡人初来太原,对吾等这里不了解也是有的,吾等太原对上战场的兵士向来敬重,这两个老人家思儿心切吾等可以理解,但是此地常年战乱,你们做好心里打算……吾言尽于此。”
他见多了这样的事,早年之前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每日都在上演,现在虽然少了许多,但也偶有发生,他就差没说他们的儿子已经没了。
老妇人红着眼眶不愿意相信,“三郎没死,他不会死的!你们要信我。”
不良帅道:“怎么就说不通呢,你儿子若是还在军中,那就去军中找寻,可是你非要说他在太原城,又说不出具体位置,叫我怎么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