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薛如英:“……”
  姐妹,你这样干脆,我是说,还是不说呢?薛如英总算知道八卦到自己身上是什么感觉了。
  对上桑榆“今天你要是不交代完,你就别想睡了”的眼神,薛如英怂了。
  萧将军,姓萧名寂,字元归,时任游骑将军,于弱冠之年驻守边关,如今己有五个年头了。
  萧寂的父亲是薛如英阿耶的手下将士,曾随着薛国公走南闯北,打了无数个大仗小仗,两人可谓是生死兄弟般的存在,只是好景不长,在一次战役中,萧寂的父亲被突厥人偷袭,陷入危机。
  突厥人逼他投降,萧父誓死不愿,战尽最后一滴血,等薛国公派人赶到的时候,薛父身中数十刀,已经再无生还的可能了。
  彼时的萧寂才九岁,乃是萧家独子,母亲已经在生他的时候难产而亡,家中只有一个年迈的老仆照料。
  薛国公不忍好友的儿子无人照看,便将他接回薛家,与薛家子弟一同养育。
  可以说,薛如英和萧寂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
  萧寂比她大了好几岁,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自请驻守边关,继承父亲的遗愿,誓不让突厥人迈入大兴一步。
  薛国公再怎么不愿,也只能随他去了。
  当年的薛如英年轻气盛,薛家大郎二郎加上萧寂都去了边关,她也想着一起去。
  “当年说好带我一起去,我连行李都收拾好了,哪知道这个该死的萧元归联合阿耶诓骗我!”薛如英委屈极了,“要不他,我阿耶也不会将我看管起来。”
  第二百八十三章:校场
  说到这件事,薛如英就气的发抖,当年薛国公执意不让她跟去,薛如英仗着他和萧寂的关系,私下威逼利诱,说了一堆好话,才让他同意捎带上自己。
  可是这个无耻的家伙,转头就将自己卖了,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骗自己推迟一天离开,哄骗自己一整晚睡的死死的。
  第二日她醒来了的时候,军队已经出发好几个时辰了,不但如此,她之前想的各种逃跑计划都被他泄露给了薛国公,她就是孙猴子也翻不出薛国公和萧寂的两座五指山。
  一气之下,薛如英头上投身大理寺,一直到今日。
  桑榆听完,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傻孩子,莫不是真觉得自己记恨萧寂吧?这两个人就是典型的青梅竹马和欢喜冤家的设定嘛!
  薛如英还在自顾自说:“明日见到他,我定要好好修理他,以报当年之仇!”
  桑榆目光灼灼地看了她片刻,然后一头倒回床上,挺尸道:“罢了,是我多心了。”
  她还真以为这两个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搞了半天就是小孩子打闹,从薛如英的言辞表述中可以得到结论,那个萧寂也是一个狠角,薛如英一提到他就直接降智,她就是再闹腾都没用。
  睡了睡了,明日还要早起去巡视呢。
  “哎,桑桑,你别睡啊。”薛如英见桑榆已经闭上了眼睛,伸手摇她,“我告诉你,萧元归是块石头,性子又倔又认死理,你见到他可不要叫他给骗了……”
  呼!呼!桑榆表示她已经睡着了。
  一晚上没理会薛如英的后果,就是第二天她的眼睛周围都是一圈黑乎乎的。
  桑榆无视她哀怨的眼神,吃过朝食之后,和崔叙一道巡查去了。
  考虑到薛如英精神恍惚,崔叙十分干脆地将她丢下,叫她去找柳锦书找人了,连带着爱惹事生非的窦玉成也一并丢了过去。
  桑榆难得清净,快快乐乐地和崔叙离开了客栈。
  太原府作为河东、关内两道边关的大后方,所以的粮草辎重都会先送到这里,然后在运去边关,不少士兵也会在这里进行训练。
  崔叙提出要去校场巡查一下士兵们的生活和日常训练的时候,关府尹二话没说,派了一位姓胡的司曹,陪同他们去了城外的校场。
  虽然这几年大兴安宁,百姓日子好过了点,但那也仅限于江南富庶之地和长安京都,边关的百姓日子还是不好过。一路走来明显能看出这些百姓的脸色都蜡黄的厉害,衣服也多是补丁。
  不过相对于江南长安这种政治斗争的中心,太原城一向是由武将治理,武将治理的共同点就是没有治理,全靠自我发挥。
  当官的性子怎么样,百姓的性子就怎么样,因此这里的官员和百姓都流露出一股清澈的愚蠢的气质,简称“憨”。
  因为大家都穷,而且不知道哪天这里就变成了战场,所以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活的十分潇洒。
  这一点在胡司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人带着天然的自来熟气质,说起话来也不讲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偌大的校场上,一批轮换的新兵在这里训练,哼哼哈嘿的号子声响彻在耳边上。
  不少士兵见有生人来此,时不时地往这边瞅两眼,一见里面有个娇美的小娘子,眼睛都亮了,止不住跟着她走动起来。
  然后不出意外地被盯着的校尉抽了一鞭子。
  崔叙嘴角一抽,不动声色地往桑榆面前移了两步,替她挡住了那些烫人的视线。
  胡司曹一边在前面领路,一边指着穿着单薄麻衣的士兵们叫苦不迭,“哎,咱们太原穷啊,这些新兵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吃不起饭跑到这里来卖命,可是咱们连一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