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他们从太原出发,连走了四五日,也不过才刚到云州,离天威军还有两日左右的功夫。
  眼见天色渐晚,一行人便找个地势略高的地方扎营休息,等明日天亮再赶路。
  桑榆听了此话,问他,“你来过?”
  崔叙双手背在身后,“儿时曾和阿耶来过。”
  桑榆“哦”了一声,算是回答了。
  彼时晚霞满天,四周荒无人烟,除了他们之外也只有野兽的嘶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桑榆小步小步地在前面走着,崔叙怕她有危险,亦步亦趋地跟在身旁。
  其实崔叙来这里的时候还小,关于当时的记忆已经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当时的夜空甚美,想来当时的天空也像今日这般清澈。
  想到这里,崔叙突然开口,“其实我很想当个田舍翁的。”
  长安虽然繁华,可是也活的太累,从他出生开始,他的身上就汇聚了无数人的目光,人人都想他身上算计些什么,小时候更是被人冠以“野种”的称呼。
  说来也好笑,他贵为升平长公主之子,圣人的亲外甥,又是崔家后裔,竟然被人叫做野种,也不知道是他不该出生,还是他做错了什么?
  幼年的时候,升平长公主忙着替圣人清理朝政,他也曾在崔家本族小住,那些与崔家交好的世家子弟会欺负他,孤立他,甚至打骂他,而崔家儿郎大都不闻不问。
  若不是阿娘发现的早,带着他离开崔家,又幸得宋先生悉心教导,他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崔叙知道不少人说他小气记仇,孤傲冷漠,可是从来没有人真正了解过,他到底怎么养成这样的性子的。
  进入大理寺是崔叙自己的决定,他小的时候被冤枉了无数次,太知道被灌上污名的感受了,他想,既然如此,那就由他来洗刷世间污名,管一管这天下的不平事好了。
  清冽的嗓音在桑榆的头顶上方回响,桑榆听着听着突然有些难过,其实自己和崔叙又何尝不像呢?他们都是所谓的懂事的孩子,即使被欺负了也不会找亲人告状,因为他们深知这样会让亲人为难。
  桑榆以前放学的时候,每逢下雨天,别的孩子都有父母来接,只有她冒着雨往家跑,雨水落在身上,将衣服湿透,调皮的孩子,还会故意溅起水花,往她身上泼,而他们的父母也只是稍微斥责几句了事。
  没有人撑腰的孩子,不值得他们去关心。
  如同崔叙一样,他们都是孤独的。
  桑榆笑笑,“可巧了,我之前也想着寻一个小山村种田来着。”
  崔叙垂眸,“那正好,等以后我们在大理寺做腻了,就一起去隐居吧?”
  “好。”桑榆眉眼弯弯,“说定了。”
  “说定了。”
  桑榆知道这不过是妄想罢了,崔叙的身份就注定他此生不会安稳。
  两人又走了一会儿,感受到身上有了凉意,崔叙便道:“回去吧,他们也回来了。”
  桑榆转身一看,发现他们扎营的地方,侍卫们已经升起了篝火,去打猎的萧寂、薛如英和窦玉成等人也都回来了。
  除了萧寂之外,其他人的身上都带着几分狼狈,手里都提着几只猎物,一看就知道收获不小。
  窦玉成提着一只傻狍子,笑的见牙不见眼,一见桑榆两人回来,立刻凑上前去,“快看,这是我打到的野物。”
  第二百九十三章:路上
  他脸上一副“快夸夸我”的样子,清澈又愚蠢。
  桑榆不忍心打击他,笑眯眯地夸赞,“不错!窦小郎君好身手。”
  窦玉成咧着嘴,将傻狍子往侍卫手里一丢,“去,今晚就吃它了,小爷要亲自烤。”
  被丢下了看守营地的周良才一脸不可置信地问:“这真是你打到的?”
  窦玉成觑了他一眼,“当然,小爷骑射功夫还是有的。”
  世家子弟都要文武双全,当年先帝就是靠着一身武力打下来的江山,因此大兴百官人人尚武,连女子也要练习骑射之艺。
  所谓君子六艺,缺一不可,窦玉成虽然文不成,但是武还是不错的,每年秋猎都能拿个不错的名次,也算是他为数不多的优点了。
  薛如英道:“我还是第一次在草原上打猎呢,这草原就是好,连猎物都机智灵敏些,不像皇家猎场养出来的蠢笨,失了大部分野性,打起来没什么意思。”
  “这可不是好事。”萧寂正色道:“你可知每年有多少人被这些野物咬死?单是我们天威军就有不少士兵死在它们的口中。”
  薛如英也知道自己想的有些片面了,可是对萧寂的话又叫她很不服气,“再怎么样也只是畜生罢了,我们这么多人,还会怕不成?”
  天知道,她去客栈见到回来的萧寂有多尴尬,她在腹中准备了一大摞说辞,最终还是抵不过萧寂的一声,“你长大了些。”
  薛如英不是一个冷情的人,当年她是对萧寂撇下自己一事愤恨,也一直想着要报复回去,可是谁说这不是另一种想念和担心呢?
  他们一同长大,萧寂如兄长般关爱着、照顾着自己,一想到刀枪无眼,他可能会战死沙场,她就止不住地害怕。
  如今他只消说一句话,就能叫自己手足无措起来。
  薛如英为自己的软弱无能而忏悔,阿耶啊,对不起,女儿给您丢脸了。
  萧寂肃着脸,冷声道:“莫要大意了,寻常野物也就罢了,若是遇到狼群,我们这些人只有逃跑的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