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崔叙也有意不想叫她在这里出风头,嘱咐几句之后,派人取来这件狐皮斗篷,又叫人安排好晚食,这才安心去赴宴了。
  桑榆将身上的狐皮斗篷拢了拢,感受到里面的温暖之后,闷着声音道:“你也莫要说我,我可是瞧见了,萧将军也给你拿衣物了。”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薛如英就气的慌,“那算是什么衣服,到手里一闻都是汗味儿,也就他自个儿能穿!”
  倒不是说羡慕桑榆的衣服,薛如英贵为权贵千金,什么好东西没有,这种狐皮斗篷她都好几件,算不得稀罕物,她只是觉得崔叙贴心罢了,偏偏这个萧寂还要气她,说担心她冷,给她送衣裳,可是送来的斗篷上全是怪味儿。
  桑榆笑的揶揄,“军中都是些男子,你还指望他们有多讲究?再说了,那窦小郎君给你新的,你又不要,凭白捡老实人说道作甚?”
  薛如英不说话了,心知是自己在无理取闹,她只是想到萧寂这几年过的日子不好,就觉得心里很不开心,总想着给他找点茬,添点堵。
  桑榆摇摇头,对薛如英的想法心知肚明,别看她大大咧咧的,其实心里敏感又局促,她隐隐约约能察觉到自己对萧寂的心思,可是又不愿意承认,所以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他的注意。
  再加上中间有一个窦小郎君时不时地参合一下,她自然会有些迷茫。
  嗯,不错,桑榆早就察觉到窦玉成对薛如英的小心思了,这个长安小霸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他口中的“女夜叉”薛如英动了心思,那种懵懂而又青涩的情感在他的身上迸发开来,酸涩又香甜。
  不只是他,应该说除了薛如英这个当事人之外,其他人多多少少察觉到了,只是没有说破而已。
  不过在桑榆看来,窦小郎君就是肩挑担子一头热,薛如英满眼都是萧寂,他是不会机会的。
  桑榆觉得感情是两个人的事,随缘发展就好。
  她的目光落在了隔着好几个营帐的中心,那个最大的营帐上,心里想着崔叙此去赴宴,不知能否应付的了。
  这里不是长安,军中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此番要查的事情牵扯太多,难保不会出什么纰漏,只希望崔叙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第二百九十七章:夜宴
  桑榆的担心是正确的,崔叙这边确实不好过。
  因为他们是突然到访的,天威军并不怎么欢迎他们,倒不是说他们排外,而是他们不知道崔叙等人来此地的意图,一个个显的十分拘谨。
  代天巡视?不就是到处找茬儿的意思吗?
  宣威将军方正韫是一个长相威猛的中年郎君,他身形高大,魁梧壮硕,正襟危坐在首位,左下手便是中郎将王令以及军中的其他将领,右方坐的正是崔叙一干人等。
  方正韫虽然是武将出身,却不显粗鄙,他脸上留着美髯,目光亲和,乍一看颇有些中年美大叔的气质,很难与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的将军联系到一起。
  崔叙端起酒杯,邀敬上位,“此番不告而来,还望方将军、王将军以及诸位见谅则个。”
  方正韫也举起手中酒杯,点头寒暄道:“崔巡检说笑了,尔等代天巡视,不远千里来边关探望,是吾等边关将士的福气。”
  这个时候的军中是不禁酒的,不但不禁,还允许士兵们随身携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的就是边塞将士的洒脱和视死如归的悲壮,每逢出征前夕或者得胜归来,军中必然会大摆酒席,为将士们送行、庆功。
  究其原因,一来无外乎是边塞清冷苦寒,将士们需要酒来调剂生活,二来,这个时候的酒度数极低,只要不是大饮特饮,一般不会醉人。
  若当真有人不知轻重,因酒误事,贻误战机,那么自然会做惩处。
  “那里那里。”崔叙推辞几句,又对着王令示意了一下,“今日承蒙王将军相救,某感激不尽。”他说完,便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百里谦等人见状,也纷纷对着王令举杯相邀。
  这是他们该做的,今日若不是王令及时赶到,他们这些人未必能全须全尾的回来,尤其是萧寂,只怕要悔恨终身。
  萧寂眼含激动,站起身来,脊背挺直,“王将军救命之恩,属下无以回报,来日必在战场上多杀几个突厥人!”
  王令似乎也被这句话说动了,他动了动嘴角,轻吐出几个字,“举手之劳。”
  “王将军此言差矣。”崔叙道:“于王将军来说是举手之劳,于我等而言却是性命攸关之事。”
  王令并没有再说什么,沉默地喝下了手中的暖酒。
  倒是他身旁的一个魁梧大汉瓮声瓮气道:“你们也是不巧,那狼群前几日骚扰我军中粮草,我等才会奉命前去捉它们,本来都将它们围困住了,可巧被你们给撞见了。”
  这批狼的领地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其他地方,他们军中有一批粮草在押运的途中被狼群盯上,咬死了好几只羊马,伤了几个士兵,因此他们这才出兵杀狼。
  哪知道这群狼兽是个聪明的,愣是带着他们在草原上折腾了好几天,若不是被崔叙他们耽误下来,此番恐怕还拿不下它们。
  这样算起来,崔叙等人也算是帮了他们的大忙。
  崔叙面露愧色,“是吾等大意了,原本只打算走个近路,不曾想竟然会生成这般劫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