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孙将军家中世代兵籍,他的兄长死在了战场上,兄长的儿子也被募兵而来,他原本以为靠着自己多年来的军功,可以保住自己的侄儿,不曾想他竟死于非命。
孙将军悲痛欲绝,一直忙着为侄儿查清真相,怎知王将军突然不愿查了,他心有不甘,可方将军亲自下令,他满腔的怒意也只能压了下去。
昨晚的酒宴他也在场,得知崔叙等人特意来调查此案的,他今儿个一大早就去求了方将军,求他将自己派来协助崔叙等人,以全他为侄儿报仇之心。
孙将军说着说着,悲从中来,侧着脸拱了拱手,“说来惭愧,某在战场上杀人可以,可是这查案一事实在不通,想要为某那可怜的侄儿报仇也毫无办法,某盼望崔巡检能找出凶手,不叫某那个不孝侄儿在九泉之下还要背上自杀的污名!”
军人以战死疆场为荣耀,自杀和逃兵都是要被人唾骂的,孙将军这段时日听到了无数个辱骂声,他恨不得与那些人去战场上拼命,也好过让家族蒙羞。
崔叙见萧寂悄悄地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应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孙将军了。”
第三百零三章:安于
孙将军是军中老人,在军中也说的上话,他愿意帮忙,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他已经去请示了方将军,于公于私,崔叙都拒绝不了。
见崔叙同样,孙将军在脸上胡乱一抹,强笑道:“某谢崔巡检体桖,崔巡检放心,某对此事也略知一二,当时就是某和王将军一同调查的。”
这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了,若说军中对此案最了解的两个人,一个是王令,另一个就是眼前一同参与的孙将军了。
崔叙大喜过望,“拜托孙将军了。”
有熟人协助就是好办事,在听了崔叙等人的想法之后,孙将军二话不说,带着人直接去了那个还没有被安葬的校尉尸体停放的地方。
萧寂已经离开,不过阿七还是留了下来,总要有个自己人放心些。
崔叙便带着桑榆、周良才、薛如英和挂名录事贝赫拉姆一同前去,百里谦因为要“不会查案,只懂些武艺”被留在了军中。
天威军乃是大兴最勇猛的军队之一,人数最多的时候足有两万人之多,而驻扎在若水河的这批人也有大几千人,加上协助后勤粮草,照顾马匹等编外之人,人数也有上万之多。
密密麻麻的帐篷散落在草原上,显得周围格外萧条,孙将军带着崔叙等人,牵过马,直奔距离此地最近的县城。
安于县是天威军的大后方,这里的城市建筑和太原城大同小异,土黄色的建筑零零散散地聚集在一起,只是没有太原城那么恢弘罢了。
孙将军将他们带到了安于县的县衙,早已等候的安于县令忙不迭地迎了上来,“见过孙将军,诸位郎君,里面请!”
孙将军翻身下马,将缰绳丢给小厮,“这位是崔巡检。”他粗略地介绍了崔叙的身份,直接问道:“尸体还在吗?”
安于县令弓着身子答道:“在的,得孙将军的命令,某派人日夜守着,不敢有丝毫大意。”
孙将军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崔叙道:“陈郎将是最后一个死的,他的兄长在天成军效命,陈郎将尸体被发现后,方将军派人去知会了他的兄长,他的兄长来信叫我们不许安葬,要等着他的父母来见最后一面。”
一般来说除非是有大功之人,战死后尸体会收敛起来,送回老家安葬,不然一般士兵死后若没人收敛,便会随意埋了,然后将衣物送回老家,立个衣冠冢。
刀剑无眼,有的人都被砍成了筛子,哪能分的清谁跟谁?
当然,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会将他们好好安葬的,陈郎将其实功绩不显,但是他兄长官居五品,替大兴立下汗马功劳,天威军也愿意给他一个面子,将陈郎将的尸体保存好,等着他的父母前来认领。
崔叙闻言,点了点头,跟着孙将军和安于县令一同进了那座简陋的县衙。
桑榆和薛如英对视一眼,也跟着走了进去。
也许是因为崔叙等人的气场比较矜贵,安于县令走着走着,摸了摸脑袋,尴尬地笑笑,“咱们安于县靠近边关,这里很少发生杀人案,因此这停尸房也不怎么用的着,某就在县衙后院腾了一个地方将就着用用。”
只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种边陲小城,百姓们最是潇洒,反正不知道哪一天这里就会沦为战场,没事杀什么人?真要起了争执,两人立个誓,去战场上杀突厥人多好,就算死了还能挣个好名声。
再说抢劫什么的,算了吧,大家都一样穷,抢到最后也就多半块饼子的事,不至于冒这么大的风险。
越是清苦的地方,百姓越是团结,因此安于县少有事端。
这间停尸房还是因为要安置陈郎将的尸身特意收拾出来的。
崔叙并不在意这些小事,不动声色地问道:“安于县是边关要道吗?某进城时发现有很多胡人来去。”
安于县令呵呵一笑,“是啊,这里是大兴最靠近突厥的县城,从这里往北边一直走,就会到达突厥最大的部落,很多胡人来这里做买卖,不过大家都穷,这里的东西卖不上价,因此有很多人会取道这里,去南方做生意。”
突厥与大兴多有战事,双方的百姓也跟着相互仇视,但是大兴有突厥需要的粮草、绢帛等物,大兴也需要突厥的羊马等,因此诞生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买卖双方都不问来路,只谈生意,做完生意下次再见还是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