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桑榆见状也不逗他们了,直言道:“这个骨头上的刀伤均匀地分布在两边。”
崔叙还没反应过来,萧寂已经恍然大悟了,“是有人从他背后杀的人。”
“不错。”桑榆赞赏地点点头,不愧是久经沙场的男子,只要一提点便能理解了,她解释道:“自杀的人因为需要用一只手拿着刀,所以他的重点应该是在往左侧一点的位置上或者是右侧一点,割了脖子之后,他很难将匕首划到另一侧,这样的结果在颈骨上会很明显地反应出来。”
桑榆比划了一下使用匕首的方式,继续道:“但是这节颈骨上的伤痕非常均匀,两侧的痕迹对仗的工整,甚至带了一丝优雅,像是一件杀人的艺术品,这样的痕迹从正面很难实现,而且他的刀痕微微往上倾斜,所以我猜测,当时死者应该是蹲着或者跪着,凶手是站在死者的身后,将其抹了脖子的。”
崔叙脑海中浮现出森然的一幕,夜黑风高之下,烛光摇曳,高大的汉子跪坐在地上,一个人影从他的身后显现,他一手扶着汉子的头,一手握着匕首靠近他的脖子。
银光乍现,血液喷涌,那人缓缓地将瘫软的汉子放在地上,他优雅地擦了擦匕首,任由汉子的血浸满地面。
崔叙不惊打了一个冷颤,眼中的升起了刺骨的寒意。
此时的薛如英已经吐完了,白着小脸凑了过来,“那这块头骨怎么说?”
桑榆捡起头骨,指着上面碎了一小半,里面已经空了的脑壳道:“这枚头骨也是同样死于他杀。”
萧寂已经完全折服在桑榆的能力之下,闻言忙不迭地催促道:“你快说说。”
桑榆笑笑,“你们看,他是撞树而死的,一般来说,撞击而死的人伤口会集中在额头部分,是最容易受力的方式,但是这枚头骨的伤口是靠近额头上方的,虽然不排除他撞死的时候没找到角度……”
桑榆说到这里突然顿了一下,总觉得这样的表述有点不大正确,不过她还是接着解释,“但是我在意的是另一处不同,人的头骨非常坚硬,从某方面来说树的树干很柔软,这种柔软体现在它的受力很均匀,一旦撞上去,骨头会呈现零散碎裂状,然后向四周扩散,就像是在桌面上磕鸡蛋一样,磕碰的部分会凹进去一点。”
第三百一十二章:现场
“但是你们看。”桑榆一手举着头骨,一手指着那处碎裂的伤口道:“这个伤口其实分成了两部分,一种靠近头顶,这里碎的最严重,似乎是被尖锐物体伤到的,剩下的一块是我刚刚说的散碎状。”
崔叙道:“所以,他是先被人杀了,然后再撞向树干的?”
“恐怕是的。”桑榆放下头骨道:“撇除伤口不同不谈,但是有两处伤口已经足够说明了。”
毕竟人撞一次树不成还能再撞一次不成?这个士兵的伤都是致命的,撞了一下之后,他早就脑袋混沌了,怎么还会有机会撞第二次呢?
萧寂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着桑榆拱了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桑评事之能果然名不虚传。”
他在这一刻是真心地佩服桑榆到,原本还不理解这个小娘子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让他的这位寡情的兄弟这般着迷,今日的一出让他觉得是自己狭隘了,人家是真的有本事的。
就冲这份才干,是自己的兄弟高攀了啊。
崔叙只觉得与有荣焉,他并不介意有人更敬佩桑榆,这是她的本事,“那么现在只剩下第一个死的尤校尉了,他死因查不出来吗?”
桑榆想了想,答道:“尤校尉是破腹而死,他伤的是内脏,按照表皮上残留的伤口来看,应该是伤到了直肠,但是他的内脏已经腐化完了,很难断定死因。”
薛如英便问:“那不能像这两个士兵一样从骨头上找线索吗?”
“不一样的。”桑榆摇摇头,“人的腹部柔软,而且没有骨头阻挡,只要稍稍一用力便会伤到内脏,内脏出血,大量的血液就会堆积在腹部,造成器官衰竭,死后难从骨头上找出线索。”
还有一个问题桑榆没有说,按照现在尤校尉尸体的腐化程度,他的骨头上已经覆盖了干化了的皮肤残余,就算是煮成白骨也要花上不少的时间,估计要先蒸一蒸,然后再煮。
因为过于违背伦理,桑榆提都没提。
萧寂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尤校尉是第一个死去的人,若是能找到他的死因,那么对此案应该有不小的帮助。
桑榆安慰道:“虽然不能找到他的死因,但是我心里也有了点猜测,我需要去看一下尤校尉死去的现场。”
崔叙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先回去吧。”
萧寂点点头,“好。”
于是一行人开始将尸体埋回去,当然,桑榆还贴心地将他们煮了的骨头放回原位,再由侍卫们回填进去。
那一锅散发着怪味的水也被深埋进泥土里。
几人来的时候艳阳高照,走的时候太阳西斜,众人策马在广阔的草原上,迎着冷冽的寒风赶回军营。
……
他们这般在风风火火地挖坟验尸,百里谦那边也没闲着,在孙将军的带领下,他们去了死者死去的地方寻找线索。
因为百里谦“不会查案”,所以寻找线索的重任便落到了周良才的身上。
周良才威风凛凛地带着几个伪装成侍卫的大理寺差役,先去了尤校尉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