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他一定是被下了蛊了,若要是再做出这等大不敬之事,只怕自家阿耶会将他逐出窦家!?薛如英根本没注意到窦玉成脸上的纠结,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即将开始的战事身上,“按照情报,突厥留守的三万人已经离开了两万,应是崔叙那边的计划开始了,剩下的一万人我们大可一战!”
  她放弃送萧寂的灵柩去安于县,为的就是可以亲手替他报仇,孙将军固然可恨,但是实施这一计划的突厥人更叫人恨到极致,不灭了仆固部落,她誓不罢休!
  王令挑了挑眉,对这几个从未上过战场、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郎君和小娘子心生感叹,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战场是那么好上的吗?别到时候被那气势给吓到。
  不过他也没说太多,又不是自己强迫他们来的,没必要去管他们的事,再说了崔叙既然敢让他们来,那必然是对他们有信心的,他比自己更在乎此战的成败。
  “仆固必然已经发现我们来了,这里是去仆固的最快线路,他们定然在这里设伏,我们虽然可以同他们打个势均力敌,但是此举太费时间。”王令收敛好心态,斩钉截铁地指出了其中的厉害,“他们不是我们的目标,要想让他们吃痛,就挑他们的痛处打。”
  他不能保证突厥人有没有后手,也不能保证若水河南侧的大兴将士一定能拖住突厥大军,所以他们一定要快速出手,直击仆固本部,然后迅速脱离战场。
  可是一万对一万,谁也说不上一定能赢,要是双方都耗在这里就不美了。
  “王将军不妨直接下令,我等对战场之事一窍不通,说了也没用。”百里谦道:“我们只需要执行将军的命令便可。”
  并不是说百里谦对王令有多么信服,相反的,他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喜怒无常,随心所欲的将军,但是他对崔叙很信任,崔叙交代过他,除了要保护好薛如英和窦玉成之外,其他的事只管听王令的命令就是。
  崔叙知道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人多嘴杂,一个军队中出现两道命令和两张都能说上话的嘴是最不可取的,既然王令有这个本事,那就由他全权指挥。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王令也不矫情,反而对崔叙和百里谦这样的态度很是满意,“我的意思是,左右突厥人只知晓我带了五千人马,那么我们不如兵分两路,我带人拖住那一万突厥人,你们带你们的五千人直扑仆固本部,那里守备空虚,是下手的好机会。”
  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于他来说,只是拖住突厥一万人马,不死战的话会轻松很多,于百里谦等人来说,不直接参与战局,只拿下仆固本部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王令是一个善于观察,直觉敏锐的人,虽说这次百里谦只带了几十个人来这里和他汇合,但是从那些人身上的气势来说,就知道他们不是一般的亲卫,最起码都是见过血的士兵。
  而且这样安排他也有私心,百里谦带来的这些人不知道可受过训练?万一是一群新兵,直接和突厥人打起来,指挥起来肯定费力,还不如分头行动,将压力小的事安排给他们,由他们自己指挥。
  “好!”百里谦还没说话,薛如英已经拍板了,这样的安排也符合她的心意,只有拿下仆固俟斤,杀之才能让她心里好过些,能亲自动手,她求之不得。
  一行人就这么商定了,王令也不废话,带着人光明正大地去吸引突厥大军的注意力,而百里谦等人则小心翼翼地绕过突厥的斥候,直逼仆固本部。
  第三百五十一章:交战
  几个时辰后。
  岑先生在仆固俟斤的口中得知了大兴军队来袭的消息,正如同大兴军中的暗探传来的消息一样,天威军集结了五千精锐,千里奔袭,妄想突袭仆固本部,但被事先埋伏的突厥大军撞了个正着。
  突厥高于对方一倍的人马起了关键作用,大兴的军队比想象中的更加孱弱,只不过是交战了一个来回,大兴军队就已经开始撤退了,准确地说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现在他们正在追击这些大兴人,最好能将他们全部杀了,以绝后患。
  岑先生也很高兴,在得知兵器之事暴露之后,他就知道不能再等了,先下手为强,狼有耐心伏击敌人,同样在该出手时也不会心软。
  不过,在离开仆固俟斤的营帐后,他没来由地觉得烦躁起来,心里隐隐产生不安,作为一个常年游走在暗处的人,他的直觉一向很准,多次救过他的命。
  但这不应该啊,这次的计划已经准备了两年之久,在此期间一直很顺利,怎么实施起来却叫他莫名心悸呢?
  都怪那个该死的铁匠,自己死了也就罢了,竟然还连累他们的计划全部提前,若不是他的死导致他们的密室被发现,朝廷怎么会发现他们的秘密?
  起初他们并没有十分在意,即使是朝廷派出了窦家大郎前去调查,但也没关系,世家子弟多是没有脑子的纨绔,听说那窦家大郎去了清平县之后,只知道吃喝玩乐,到处敛财,查案只走个过场。
  他们为了防止万一,还特意销毁了不少作坊,以应对这次的失误,起初看起来也没啥问题,但是他知道这只能拖延的了一时,拖不了一世。
  当今圣上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个明君,他绝不会轻易将这件事搁下的,必有后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