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一个活生生的仆固俟斤,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突厥人知道他们的俟斤被他们俘虏了,只怕会不惜一切代价将他救回去。
  他们原本以为这次带领仆固部落的最多是一个叶户,不曾想竟然是仆固部落的最高首领,这简直就是捡来的便宜。
  方正韫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吩咐下去,将看守突厥俘虏的人数加大了数倍,严防他们有自杀行为,并且交代人尽快去核实那些人的身份,确定被抓到的人是仆固俟斤。
  突厥人以战死为荣,被俘为耻,稍不注意就会自绝,这种事情发生的太多了。
  死了的仆固俟斤就没有用了,只有活着的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不管是对突厥士气的打击也好,或者是之后的停战谈判也罢,这都是他们的筹码。
  “好,好!”镇定如王令也忍不住喜形于色,他大口地喝下杯中美酒,痛快道:“此行不虚!”
  方正韫也高兴坏了,这样的功绩足够他往上升一升了,“抓到仆固俟斤,也算对得起死去的将士了!”
  贝赫拉姆张了张嘴,不太明白这些人为何会高兴成这样,他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又似乎忘了了,他摇了摇脑袋,坐回位子上,又开始了他的胡吃海塞大业。
  桑榆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贝赫拉姆,心想这个家伙一定还有未尽之言,回头得找个时间问一问。
  抓到仆固俟斤无异是景上添花,让在场的人更高兴了,他们一扫之前的疲惫之态,痛痛快快地吃起酒来。
  不过这次他们都没有喝醉,浅酌几杯之后便休息去了。
  方正韫似乎是害怕自己幻听了一般,说什么也要去看一眼仆固俟斤,天威军也有懂突厥语的人,贝赫拉姆也用不着跑一趟。
  ……
  第二日。
  桑榆早早地起床了,看了一眼熟睡了薛如英,轻手轻脚地离开了营帐。
  崔叙带着周良才去忙着处理善后事宜了,他用金吾卫鱼符调动了五千兵马的行为,比上次封锁长安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得想想后续之事该如何面对,最起码请罪的态度要诚恳些。
  百里谦并没有同大军一道回来,而是将那些人送回去了,事从紧急,他们还不曾和地方长官说明情况,百里谦需要代替崔叙去处理一下。
  桑榆用过朝食,发了一会儿呆,觉得无所事事起来,这段时间太忙了,陡然闲下来还有些不习惯,她还没想到要做些什么,突然就想到昨日晚上贝赫拉姆那欲言又止的样子。
  这货一定还发现了什么,桑榆决定去问问。
  贝赫拉姆不愧是常年跑路的,他一点儿舟车劳顿的样子都没有,早早地起床,桑榆在他营帐中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写游记。
  第三百五十七章:图腾
  “我说,你的游记还是一本都没卖出去?”桑榆捡起案桌上沾满墨迹的书册看了看。
  贝赫拉姆放下笔,苦恼地抓了抓头发,委屈巴巴道:“这里的人都不喜欢我的游记。”
  桑榆放下书册,“这里的人很少识字,买回去也看不懂。”
  “怎么会?”贝赫拉姆表示不服气,“我为了让他们看懂,还特地用了大兴文字。”
  贝赫拉姆有些沮丧,自从知道他的游记卖不出去,是因为大兴人看不懂胡语之后,他发奋图强,学习中原官话,现在已经小有成就了,游记都用大兴文字写出来,怎么这些人还是看不懂?
  桑榆沉默了片刻,“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连大兴文字也不认识?”
  贝赫拉姆张了张嘴,仿佛晴天霹雳一般傻愣在了原地。
  桑榆好心解释道:“军中士兵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笔墨是精贵之物,读书写字颇为奢侈,一般人家供养不起。”
  不是谁都有机会去读书识字的,一户普通人家倾全家之力也只能供养出一位读书人,而且书本精贵,读书人攒些银钱,也会想着多添置些笔墨纸砚之类的,四书五经大部分都是去书店借书誊抄来的,端的是精打细算。
  除非真的是有钱人家,会花银子买些杂书游记,一般人是不会多有花销的,贝赫拉姆的游记写的是不错,可他一不是大家文儒,二不是才子状元,能卖出去才有鬼呢。
  桑榆就听说,宋家三叔宋溪亭,号称“秋棠先生”,单单是一首诗都能卖出天价,更不用说宋先生本人,他写的字能让天下文人趋之若鹜。
  这么一对比,贝赫拉姆似乎有点惨。
  桑榆同情地安慰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总有一天,你的游记会发光的。”
  贝赫拉姆:“??”?可怜见的,贝赫拉姆虽然擅长语言学习,但是对诗词歌赋那是相当惨淡,他不能十分不能理解几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罢了。”桑榆放弃了解释,寻了一个小凳子坐下,问道:“先不说这些了,我问你,昨儿个席面上你是不是还有话没说?”?“什么?”贝赫拉姆一边收拾自己的稿子,一边随口答道:“我没说什么啊?”
  桑榆耐心地帮他回忆一遍,“就是你在说抓到了仆固俟斤,然后愣神的时候,我觉得你脸上不对劲,猜想你可能还有旁的要说的。”
  只是当时众人的注意力都在仆固俟斤的身上,不曾注意到他罢了,与仆固俟斤相比,其他的事都是小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