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崔叙想到前几日与自家阿娘一道寄来的宋先生的书信,也有些头疼,宋先生当真是个“喜新厌旧”的,他信里千叮咛、万嘱咐叫他好好照顾桑榆,还说作为“长辈”要爱护“晚辈”云云。
  对自己也只有寥寥几句话带过,害的崔叙百忙之中还要想着,这辈分关系要如何处理,若是宋先生真的将桑榆接到宋府,那求亲的人只怕要踏破宋家的门槛!
  不成,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法子跟宋先生通个气才行,不如自己先给阿娘写个信,叫她去宋府提个亲?先把名份定下来再说。
  桑榆可不知道宋先生还搞了这出,不然她恐怕要好好取笑一番了,早在宋先生第一次与她们姐妹相见的时候,就曾说过这个问题,当时的崔叙找借口糊弄过去了,就是不知道他现在想好了借口没?
  崔叙看着桑榆笑的跟一只狡猾的小狐狸一样,忍不住叹了叹,刚想着说什么,就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轻咳。
  察觉到有人来了,桑榆想也不想地推开崔叙,转头看去。
  薛如英站在廊下,双手抱胸,笑盈盈地看着两人,她穿着素雅的衣裳,雪花落在她的身上,只在她的头上留下印记,桑榆恍惚地觉得,此时的薛如英像是冬日里的仙子,迎着雪来,也会踏着雪走。
  薛如英的脸上有调笑,有欣慰,还有一丝微不可见的艳羡。
  桑榆清了清嗓子,掩饰尴尬,“如英,你回来了?”
  两次犯傻都被人给发现了,桑榆觉得自己距离逃出大理寺,去别处谋生已经不远了。
  “我来找你们有事。”薛如英站直了身子,缓步走到两人的身侧,顿了顿,主动交代,“我来很久了,该看的、不该看的都已经看完了,不过你们放心,我是不会对旁人说的。”
  说完,她带着戏谑的眼神看向崔叙。
  崔叙默了,然后冲她抱了抱拳,“多谢薛寺直海涵。”他说的真诚又有礼,还微微地弯了弯腰,似乎真的是在感谢薛如英的“网开一面”。
  两个女孩听了哈哈大笑,一直以来的沉重心情似乎也消散了许多。
  桑榆的眼泪都快笑下来了,她平息了一下心情,问道:“你来找我们有事?”
  在外出的这段时日里,她几乎都是和薛如英同住一屋的,方才还单纯地以为她回房间休息,碰巧撞上了。
  “是的。”薛如英恢复了平静的脸色,对崔叙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崔叙以为她是在问他们何时回天威军,之前答应过方将军,回去的时候要带上仆固俟斤等人一道,将他们安全地护送到太原。
  按方将军的意思,是想他们越早出去越好,只是他们想着先将萧寂送到青山县安葬,所以才推迟几日。
  原本想着来办完事就回去的,现在看来恐怕要耽误两日了,一方面这雪越下越大,恐怕不好赶路,另一方面,这个村子实在古怪的很,他很想知道发生了何事。
  “三日,最多停留三日,我们就回去。”崔叙斟酌一番,做了决定,虽然有心想查出真相,但是比起仆固俟斤之事,有些微不足道了。
  薛如英点了点头,她近日虽然心情不佳,但是眼力见还是有的,这个村子的古怪,只要细想便能发现,“也好,实在不行就给当地县令下个命令,叫他们好好查一查。”
  崔叙以为她是不想在这里睹物思人,便轻声劝道:“你若是不想在这里久留,就先去太原,我派几个人保护你,直接去柳家等我们。”
  “不。”薛如英摇了摇头,她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道:“我不打算跟你们一道去江南了。”
  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崔叙就曾说过,等查完兵器一案,就带着众人去江南一趟,跟随他们一起出来的周良才等差役自然没什么异议。
  百里谦的外祖也在江南,多年未见,他也想回去看看,窦玉成本就是个爱玩的,一听说他们会去江南,恨不得直接转道就走。
  至于薛如英,当时也是想着去替好姐妹查清真相,顺便再游玩一番,如今计划赶不上变化,薛如英很是愧疚。
  “如英。”桑榆心疼地拉住她的手,安慰道:“不去就不去,我知晓你现在很难过,那就先回长安吧,好好陪陪薛国公。”
  萧寂也是薛国公带大的,又是好友之子,如今战死,薛国公定然悲痛欲绝。
  岂料薛如英听了之后,再次摇了摇头,加重了口气道:“我是说,我想留在天威军。”
  “什么?”桑榆这次真的惊讶了,“你在胡说什么?这里随时要打起来,你留在这里会有危险的。”
  桑榆是知道薛如英向往边关的,她以为是因为萧寂在这里的缘故,可现在看来却不一定了。
  若是旁人也就罢了,桑榆会尊重她的想法,甚至在她的心里,一直觉得女子也能驰骋疆场,做那巾帼英雄,可若这个人是薛如英,桑榆一时之间有些无法接受。
  第三百六十六章:尊重
  桑榆在到了长安之后,薛如英是第一个对她释放善意的大家女郎,她的身上没有丝毫世家小娘子的高傲和任性,对自己和桑蓁照顾有加,在大理寺的日子里,她也是唯一一个与她交心的女子。
  对桑榆来说,崔叙给予了她在大理寺坚持下去的勇气,而薛如英则是给了她信心,她的存在告诉桑榆,她在大理寺并不孤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