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关头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普通老百姓,边关的老百姓和很多突厥人一样,都是以放牧为生的,这里常年战火,稍微种点吃食,就会被突厥人抢走,反而是最值钱的羊牛等物,突厥人懒的掠夺。
  因为突厥人也有这些,反而觉得大兴的这些牛羊养不好,比不上他们突厥的健壮。
  可是这里终究还是太苦太贫寒了,关头村常年缺吃少穿,乃是真正的穷乡僻壤。
  他们中的大部分亲人都葬在这里,故土难离,即使过的艰难,他们也没想过离开家乡,去外面谋生。
  周良才将自己打听出来的事说了出来,“据说陆先生很有头脑,他去了县城几趟,也不知怎么做的,替村子里的青壮年谋了几个好差事,偶尔会去县城做一次活,回来都能带一大笔银钱。”
  “什么活计能如此挣钱?”桑榆好奇地问。
  第三百七十四章:打听
  周良才摇摇头道:“这个我也没打听出来,那些少年说是些卖力气的活儿,只有家里有青壮年才会去做。”
  崔叙放下茶盏,手指在案几上轻点几下,“派几个人去县城里走一趟,既然是去县城里做事,那一定会留下行踪。”
  卖力气、每隔几日就去一次、能赚到大笔银钱这些都是相当明显的线索,如果县城真的有这样的活,应该很抢手才是。
  周良才应下,想了想又道:“我还听说,他们是组成车队过去的。”
  “车队?”桑榆想到了在村长家看见的板车,问道:“就是那种需要用牛马拉的板车吗?”
  周良才点点头,“不错,村中有很多这样的车,听说去做活的人每两个人就要带一辆车过去,很多人家都是合伙买的。”
  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阿疆有一个小伙伴说起过,他家攒了够了银钱,可以打一架板车了,以后就能出去拉货了。
  那个小子说的得意极了,有不少家里没有青壮男子的少年人,都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嚷嚷着也要攒钱,长大了打板车去拉货。
  周良才还想问他们知不知道拉什么的时候,几个半大的小子就不再开口了,他知道这些孩子应该是被家里的长辈叮嘱过了,在外人面前不会多说。
  桑榆垂下眼,心里再次泛起了一股莫名的焦躁,直觉告诉她,这件事绝对不像说的那样,推着货车去城里干活那么简单。
  崔叙还想再问什么,突然听见门口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还伴随着侍卫们的问话,“村长来此可有要事?”
  村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无事,无事,只是想着来找崔郎君说个话。”
  崔叙冲周良才使了一个眼色,自己整理了一下衣裳,周良才心领意会,小步迎出门,“哎呀,村长怎么来了?赶紧进屋暖和暖和。”
  “方才路过此地,顺道瞧瞧你们这儿可有什么短的缺的?”伴随着村长乐呵呵的声音,他的身子也出现在了门外。
  “崔郎君,小娘子。”村长一见两人,连忙打招呼道:“两位都在呢,是我打搅了二位清净了。”
  崔叙从已经站起了身子,冲着村长抱拳道:“村长说的那里话,是某等在这里多有叨扰。”
  村长笑容满面,看了看桑榆,又看了一眼崔叙,“哎呦喂,瞧我这个老家伙忒没眼色,来的不是时候。”
  桑榆假装没听见村长话里的调侃之意,笑着问道:“大雪天的,村长怎么来了?也没提前打个招呼,好叫我等备些酒菜招待一番。”
  村长忙不迭摆手,“小娘子说笑了,我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怎好叫几个贵客招待,这不是折煞我了吗?”
  崔叙笑道:“村长可莫要谦虚,某可是听说了,村长祖上可是出过大将军的,村长身为大将之后,自然也有将门的风采。”
  崔叙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的,在关头村的几日里,他发现这个村子对村长的话格外听从,如果说他们对陆先生是感激,那么对村长就是完完全全的尊敬和顺服。
  而且这个村长也没有其他村村长的那种唯唯诺诺的样子,与他们说话都是大大方方的,一看就知道是经历过大事的。
  村长听了觉得烫贴又舒心,崔叙的这番夸奖可谓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了,“崔郎君过奖了,我祖上也只是略做了个小官罢了。”
  “村长谦虚了。”崔叙淡笑了一下,忽然话峰一转,“不知村长此时来寻某有何要事?”
  他可不相信村长只是路过的,他们借宿在这里期间不爱出门,只在第一次来村子里的时间见过一次,后来就再也没什么交集了。
  “还真有有件事。”村长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诸位准备何时离开?”
  崔叙还没说话,周良才已经忍不住问了,“怎么?这是要赶人吗?”
  “住口!”崔叙神色一凛,呵斥道:“莫要乱说,村长岂会是这样小气之人,我们又不是白吃白住,怎么会想要撵人呢?”
  周良才连忙退后一步,假装低头认错,“是我想茬了,说错了话。”
  “哎呀,是我话没说完,叫这个小郎君误会了。”眼见崔叙还想要训斥,村长连忙抬手,“是这样的,村里的老人都说现在雪小些,估摸着晚些时候就要停了,但是再过几天这雪还要下大,所以我才来多嘴问上一句,莫要耽误了各位的出行大事。”
  崔叙忙道:“竟然还有这等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