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现在能指望的,也就只有这个长安来的贵客了。
崔叙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众人,最终将视线落在已经呆滞了的村长娘子身上,沉声吩咐,“大理寺众人听令!立刻加派人手,将关头村围住,一个人也不许离开,不良人将尸体收敛,杀人凶手暂入大牢。”
“喏!”众人齐声应下。
“还有。”崔叙继续道:“派人调查关头村剩下的人,看他们是否有人还知道私运兵器一事。”
虽说村里的青壮参与到了私运兵器一事,可难不准会有妇孺和少年也知道此事,这些人都不能轻易放过。
崔叙吩咐完,对着桑榆道:“我们先离开这里。”尸体很快就会腐烂,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而且薛如英带人前去抓人,还不曾回来,也不知道是否顺利,很多事情需要崔叙去主持。
崔叙猜想,关头村并不是唯一一个通敌的村子,依照那些兵器流入突厥的数量和时间,必然有大量的人在私下替突厥做着苦力。
这已经不是一个青山县的问题了,是整个边境的事,原本以为抓到叛徒就已经将此事了结,现在看来,他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他需要立刻传令给太原府和凤翔府,严查边境的所有村落,定要将这条运输通道全部打断,才能防止此事再次复燃,已绝后患。
第三百九十五章:选择
待到天色渐暗,薛如英总算不负众望地带着人回到了关头村,可惜的是她回来的有些晚,崔叙已经带着人去了青山县。
这里来的人实在太多了,关头村根本住不下,需要去县里找客栈住宿,加上县城传信便捷,是安排事物的好选择。
他们计划好的瞧瞧来,静静离去的念头终究没有实现。
如同北方大部分县衙一样,青山县的县衙也以使用为主,朴素的厉害,不过这里的取暖条件确实比村子里好多了,即使外面寒风阵阵,屋里也暖和的紧。
一道道命令飞快地从县衙里传出,金吾卫得了令,用最快的速度将命令送去太原府、凤翔府以及长安城,大兴的边境很大,重要的边境地带也很多,其中以太原、凤翔府所领的河东和关内道最为强盛。
崔叙现在只传令给了这两府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们是在凤翔府发现村子的秘密的,这件事是瞒不住的,还不如主动说明,至于太原府,那是因为崔叙去过太原府,知道太原府的情况,相信太原府尹也会配合行事。
至于其他的府衙,还需要等待长安的命令,为了不打草惊蛇,崔叙还在信中说明了情况,请他们一定要严守秘密,暗中探查。
就这样忙活了大半日,连晚食也没用,终于在宵禁开始之前,等到了大胜归来的薛如英。
薛如英风尘仆仆,身上还有几分狼狈,脸色也有些苍白,看起来确实是累到了。
不过她的精神却很好,刚一见到崔叙,连忙回道:“不负众望,而且还抓大了一条大鱼。”
崔叙放下手中的文书,示意她坐下说话,“是岑先生?”
“你怎知?”薛如英顺势坐下,接过桑榆递来的茶水,猛地灌下去,擦了擦嘴角道:“莫不是你还当真能掐会算?”
崔叙当时的命令可只说是要抓住与关头村交接的突厥人,抓到一个大兴人算是意外。
桑榆便在一旁补充道:“今日的关头村也发生了大事,那个陆先生全都交代了。”
她将关头村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对于魏娘子的死也说了几句。
薛如英听完唏嘘不已,她在回程的时候路过了关头村,留守在那里的周良才也告诉她关头村的情况,不过当时她急着来青山县,并没有细问。
如今听了桑榆的转述,只觉得是造化弄人,“魏娘子可惜了,若是她不曾遭到巨变,她的一生会活的很幸福。”
“正是如此。”桑榆也感慨道:“她如今身死,关头村二十多口人也命丧黄泉,这段孽缘也算是了结了。”
薛如英点点头,又问道:“阿疆知道这件事吗?”
桑榆闻言便看向崔叙,崔叙颔首,“我临走时交代了周良才,若是阿疆问起,便将所有的真相告诉他,他已经是大人了,魏家也只剩他一人,他理当知晓真相。”
十几岁的少年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阿疆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这都是他的自由,只要他不犯下错事,崔叙不会过问。
桑榆也觉得这样是对的,只是她还是有些感叹,“我在想,当时在我们第一次离开关头村的时候,魏娘子曾叫住我们,当时她是不是在向我们求救。”
桑榆记得当时魏娘子鼓足了好大的勇气叫住他们,那希冀又带着犹豫的复杂眼神叫她难以忘却,那时候魏娘子在想什么呢?她当时是不是做好了孤注一掷的准备?抑或是她私心里希望有人能阻止她?
这些都不得而知。
不可否认,她也是残忍的,无论那些村民是不是死在她的手里,在她下药的时候,她就已经将整个关头村扼杀了,失去了所有的青壮,剩下的老人和孩子会活的很艰难,而且这个村子还背负了叛国的罪名,能不能保的住还需另说。
这样的认识也让桑榆有些难受,若是当时她多嘴问一句……
“不是你的错。”崔叙打断了桑榆的想法,认真道:“当时做主的人是我,她就算想要求救,合该找我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