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聪明如他,自然也看出了当时魏娘子有未尽之言,可是他却并没有问询,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其他人不应该替她做主,魏娘子虽然叫住了自己,却没有开口,这就说明了一切。
以她的性子是不会顾及到村里人的,可能在她的私心里,也想着亲手为丈夫和阿耶报仇吧?亦或是她对他们并不信任,不想将希望和仇恨交托给外人。
这是魏娘子的选择。
桑榆也知道自己有些伤怀了,她只是有些可怜阿疆罢了,这个少年在一日之内母亲惨死、知道自己是突厥人的后代,他要如何面对未来?
“不说这些了。”薛如英摆摆手,“来说说这个岑先生,此人可不是一般人。”
根据他们目前得到的信息,这个岑先生有勇有谋,孤身一人远走突厥,凭一己之力掀起突厥和大兴的战事,可谓是真正的通天手段。
崔叙自问有些本事,但比起岑先生还是差远了,此次若不是他们陪着薛如英送箫寂入土,又阴差阳错地停留在关头村,而这个岑先生因为前方战事颓败有些着急,他们还真不一定能抓住他。
他兴致勃勃地问道:“此人如何?”
薛如英冷哼一声,“倒是个真儿郎,可惜落在了我们的手里。”
薛如英简单地说了一下当时的情况,他们在知道了突厥人的方向之后,很容易就追上了,突厥人虽然强悍,但是比起号称大兴精锐的金吾卫还是差远了,升平长公主派来的又是精锐中的精锐,只打了一个照面,那些突厥人便全部抓到了。
因为提前得了消息,这次的薛如英早早地就将注意力放在了岑先生的身上,他是这些突厥人中唯一的大兴面孔,想认不出都难。
起初这个岑先生还想装做被突厥人抓去的假象瞒天过海,但薛如英只一句话便叫他不做挣扎了,“岑先生,仆固俟斤和陆先生在大兴等着你呢。”
岑先生听了这句话,瞬间变了脸色,原本懦弱胆小的模样不复存在,转而换成了一副桀骜不驯的面孔,“哼,是我大意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刑罚
“可惜的是无论我怎么问他,他都不愿意说话了。”薛如英道:“我急着回来,也懒得同他耗着,只要抓到人,大兴的十八道酷刑下来,我就不信他还不开口。”
“难说。”崔叙摇了摇头,“这样一个将两国搅的天翻地覆的人,肯定早就设想过自己被抓的情形了,只是用刑,恐难撬开他的嘴。”
不是崔叙心善,他作为大家族培养出来的,酷刑责罚见的也多了去了,执掌刑狱的可没几个好说话的,大兴的律法中也没有不可用刑一说,相反的,当年乱世的时候,刑罚不可谓不重,很多重刑至今依然保留。
只是在崔叙看来,岑先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刑罚对他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找到了他的痛处,才能一举击溃他心中的防线。
“管他有没有用,先试一遍再说,此人罪孽深重,用些刑也是该的。”薛如英力争道,一想到箫寂的死,这个人在其中做了推手,她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只是用刑已经便宜他了。
崔叙点点头,“审讯的事押后再说,先将人交给金吾卫看管,我觉得此人的背后一定还有推手,他是连接大兴和突厥的桥梁,定会有人不惜一切代价救他。”
崔叙可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做到这么多事,他只是查案便要动用大理寺的许多人手,更不用说秘密制造兵器、调换、运送等,这其中牵扯到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岑先生应是幕后掌权人推出来做实事的人,其背后定有人撑腰,换而言之,他与那些人是有联系,也一定掌握了大量的情报,若是能撬开他的嘴,他们就可以窥探到幕后的一角。
而这一角,崔叙的直觉告诉他,极有可能在大兴的朝堂掀起巨大的风浪。
……
一连数日,崔叙一行人都在县衙处理关头村之事,此次查到兵器运送一案算是意外,关头村二十多名村民的惨死才是大事。
好在两日前,胜州刺史来到了青山县,接管了接下来的后续事宜,大理寺差役在守了几日之后,终于可以歇息了。
“你是不晓得,这些老人一说一个准儿,这不,说要下大雪,这又下了不是?”周良才对着走廊外面漫天的雪花抱怨道:“我在长安就没见过这样大的雪,简直能冻死人!”
桑榆一边走着,一边好笑地回他,“北方不比南方温暖,我在江南也没见过。”
周良才泄气,“本想着可以去江南过除夕的,现在算是没希望喽。”
桑榆也有些遗憾,“再过二十来天就是除夕了,怎么也赶不上了。”
他们在边境停留的太久,现在诸事未了,他们肯定是赶不去江南了。
“咱们也就罢了,好歹大理寺的人还能一起凑个团圆饭,我就是有些心疼阿疆,这孩子已经好几日没有吃好饭了,除夕降至,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周良才苦着脸,一份担心受怕的样子。
“你把真相告诉阿疆了?”桑榆猜测道,她记得崔叙走之前告诉周良才,若是阿疆问起魏娘子的事就如实回答,现在看来,周良才怕是已经说了。
“嗯。”周良才抓了抓脑袋,“不说还能怎么办?他的阿娘出去一趟就没了,村里闲言碎语也是有的,我也瞒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