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杨家夫妻带着期盼的眼神看着他,尤其是杨大娘那双眼睛,虽然已经不复神采,但依旧能看出与杨三郎的眼睛有着相似之处,更不用说杨老丈与他如出一辙的面孔。
  常义瞬间明白,这两个人确实就是杨三郎的亲耶娘,心中翻顿时涌出惊涛骇浪,他面露苦意,张了张嘴,不知如何回答。
  周良才见常义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像是变成了木头人一般,任由杨家夫妻恳求都不为所动,有些不爽快,“你这个人怎么回事?人家父母来了,你把人藏起来……”
  “莫要说话。”桑榆递给了周良才一个闭嘴的眼神,他只看见常义拒绝杨家夫妻,没看到他的脸上露出的痛苦之色。
  那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痛心、懊悔、自责交织在一起,搅乱着他的神思,叫他不得安生。
  桑榆只好劝道:“常郎君,我们已经知道杨三郎的事了,也知道你做了什么,无论杨三郎怎样,他都是他们的儿郎,你不能瞒他们一辈子。”
  柳锦书是最先知道其中的缘由的,插了一句嘴,“这些年,你借着杨三郎的名义给杨家寄送东西,照顾老人,做的已经够多了。”
  “不够!”常义突然低吼了一声,他神色激动、情绪有些失控,一拳砸在院门上,“我是一个罪人,做再多也弥补不了当年的事!是我害了三郎!”
  “三郎,三郎到底怎么了呀?”杨大娘也激动起来,她揪着常义的衣襟,苦苦哀求着,“小兄弟,你带我去见他好不好,十年了,我已经十年没有见过他了,我连他是生是死都不知道,我的三个孩子只剩下他一个了,若是他也没了,我们两个也不活了!”
  村长在一旁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指着常义身后的屋子,“这……难道…… ”
  随着村长的动作,常义的眼神也落在了屋子上,他的脸色千变万化,在说与不说之间反复跳横。
  杨家夫妻一见,连忙就要冲进去,常义想都没想就拦住了,“你们不能进去!”
  杨老丈急了,狠狠地推了一把常义,“那里面是我的儿子,为何不能见他!你到底对他做了什么?”?“我没有!”常义道:“是他……”
  第四百一十章:除名
  “让他们进来吧!”屋子里传出了一声清亮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足以让人听的清清楚楚。
  在场的人全部都愣住了,没想到他们在外面争执了这么久,里面的人一直在听着,村长依稀说过,常义的弟弟是在家中的。
  杨家夫妻听到这个声音,大叫一声,“我的儿!”然后扒开常义,冲向屋子。
  桑榆摆摆手,示意侍卫们都在外面等着,这才和其他人一起进去。
  屋子很小,连带着大门也十分拥挤,杨家夫妻认出了里面的人就是自己儿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往里面奔去,情急之下险些被门槛绊倒。
  出于礼节,桑榆等人并没有进屋,只进了院子便停下了。
  撕心裂肺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夹杂了杨家夫妻心疼、难过的痛哭声和杨三郎轻言细语的安抚声,叫人听了唏嘘不已。
  而常义早就瘫坐在了院中,他高大的身子缩成一团,双手抱膝,将头埋在两腿之间,像是一个受伤独自舔舐的孩子。
  百里谦缓缓蹲在他的身侧,“我们无意戳你们伤疤,只是杨家夫妻千里寻子,我们于心不忍。”
  常义沉默了半晌,低声道:“我原以为十年过去了,已经能释然了,可是现在……都是我没用,我对不起三弟。”
  “若是你愿意,可以说给我们听一听。”尽管早就知道他们的大致情况,但是对于十年前发生的事,他们还是朦胧不知。
  只知道十年前杨三郎在战场上受了伤,因为伤势太重而被遣送回后方,最终不治身亡,兵册上也写着他因为伤势过重而死。
  若不是杨家夫妻收到的包裹还有迹可循,柳锦书还真不一定能在偌大的太原城找到常义,而后发现事有蹊跷,多方探查后,已经“死了”的杨三郎竟然隐姓埋名,和常义生活多年。
  常义也是从战场上下来的人,不过他已经服役很多年了,据说在杨三郎死去的同一年,他花掉了全部的身家积蓄,打点上官,将他从兵籍中抹去姓名,归还自由。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带着残疾的“弟弟”走南闯北、做起了生意,暗中照顾杨家夫妻,直到一年前,他被生意上的伙伴诓骗了所有资产,流落他乡。
  以上就是他们查到的信息,对于常义的弟弟的身份,一开始他们也只是猜测,因为常义的弟弟几乎不会见人,也从不与人交往,他们还有从给他们瞧过病的老大夫嘴里知道他身体有恙,不良于行。
  据说他病的很重,每年冬天都需要针灸止痛,常义叫他“三弟”,可根据他们查到多信息,常义只有一位兄长,而且已死去多年。
  常义听着耳畔的哭喊声,嘴唇蠕动了几下,“终归是我对不起他,这是我欠下的债。”
  这是一个残忍又悲切的故事。
  十年前,十几岁的少年代父从军,来到战场上,那时候的他青涩又稚嫩,是人人可以戏耍的对象,军中实在紧绷的厉害,每个人都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的,生死之事看的极淡,享乐只在当下。
  军中玩乐的事太少了,老兵们便喜欢拿新来的士兵“开玩笑”,尤其是杨三郎当时长的白嫩、生涩,是个调戏的好对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