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桑榆眉头紧锁,一目十行地将江家的记录浏览了一遍,文书上的记载很潦草,寥寥几笔将事情记了下来,“永绩二年二月十五,江家三十四口人死于强盗之手,因证据不足,凶手至今未曾落网。”剩下的就是关于江家夫妻简单的描述了。
桑榆看的浑身发抖,很难想象三十多条人命,就被这简单的几句话带过了,而凶手竟然连个怀疑的对象都没有。
与她相比,百里谦也好不到哪里去,关于百里一案的记录要比江家多很多,可这样才更能显的当时朝廷对此事的无能和敷衍,虽然没有明确给百里家定罪,可那字里行间都带着几分不耐烦和轻视,关于当年的凶手,也几乎没有描述,只说是寻常流民假扮的。
第四百三十九章:人选
“荒唐!”百里谦狠狠地将文书拍在桌面上,“这简直就是凭空捏造,真是流民所扮,为何找不出一人?”
依照大兴对户籍的管理制度,只要犯了事,怎么着也能找出点线索,更不用说百里夫妻遇害的地方位于隋州的山林,流民不会轻易涉足山林,只要熟识地况的当地百姓才敢进去,这不是线索吗?
更不用说隋州当时还没有受灾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流民都被阻拦在洪州的地界上,因此才敢大胆地在后方运送粮草和救济银钱。
崔叙拿起百里谦手中的文书,翻看了几眼,也蹙起了眉头,他也没有想到刑部积压的未明之案会有这么多,里面的记录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案子都有。
“冷静些,当下最要紧的事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最起码要找找有没有其他相似的案子。”崔叙道:“现在已经有了眉头,大不了我们顺着线索慢慢来。”
真要说起来,百里家的案子要比江家好破些,有俪娘这个人证在,又有百里家身份的加持,百里郎君毕竟是官,为的还是赈灾一事,只要捋清关系就一定有所发现。
之前不敢碰,是因为时间不对,现在圣人有了重翻旧案的意思,加上有了王家做靠山,以及宋家和升平长公主暗中推波助澜,崔叙有把握能翻案。
此行最大的麻烦在江家那边,虽说江家的财产也被洗劫一空,但江家在当地也不是最富有的,那些人直奔江家,出手干净利落,这摆明了就是冲着杀人灭口来的。
依照现在的线索来说,寻仇报复的几率最大,可江家夫妻一向友好,做的生意又是文房四宝的雅致生计,断然不会轻易结仇。
凶手的出发点毫无头绪,才将案子耗到现在,连动机都找不到,谈何寻人?
事发突然,又是在雨夜里,再加上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年,重重困难下来,无疑是加重了案子的难度。
“事不宜迟,我们先安排人将这些文件审查一遍,最好是能找到其中的关联。”崔叙将文件一甩,“希望能查到些有用的。”
桑榆却道:“可是我们总不能一直耗在这里,这些文件若是细看,恐怕要费不少时日。”
来此地的人之中识字的也就他们几个,大理寺的侍卫大部分都是睁眼瞎,这找线索可比抄录难多了,一来要心细,二来要可信,总不能大街上拉一个人就能做的了的。
若是他们全都耗在这里,耽误时间不说,若是没有线索,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桑榆宁愿去现场看看。
崔叙略微思索一番,也觉得有道理,可是眼下他们无人可用,倒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一旁摇着扇子认真听讲的宋溪亭插了一嘴,“我倒是有人可用。”
“嗯?”这句话把众人的视线都集中了起来。
宋溪亭将扇子一合,笑道:“我虽不会查案,但也觉得能帮的上忙,这些文书我应该看得。”
“此事不妥,先不说这些文件需耗费大量时间,我也不好叫师兄费心。”崔叙蹙眉,“再说了,我们还要去一趟泾县。”
江家夫妻遇难的时候是在泾县老家,他们要先去那里祭拜一下,宋溪亭自然要随着一道前往。
“不,你误会了,我没打算自己来。”宋溪亭笑道,他不会因为想帮忙而误了见妹妹的时辰的,“我是说,我能找到人帮忙。”
众人再次疑惑。
宋溪亭头一抬,冲着西北角示意,“客院不是还住着两个人吗?”
桑榆心念一动,“你是说,晏奎和微生月。”
“不错,这两个孩子正合适,”宋溪亭理所当然道:“他们能读能写,才学也不差,最重要的是跟了我们一路,算是可信之人。”
这一路上,晏奎和微生月一直都是跟着宋溪亭的,祖上八辈都被宋溪亭了解的透透的,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马上就要下场了,所以才想着能拜个厉害的老师,好给予他们指点一番。
这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想法,他们用数十年的寒窗苦读,换取一飞冲天的机会,
“他们会愿意吗?”周良才嘟嘟囔囔问道:“这些活儿可都是白做的。”
“为何不愿?”宋溪亭扇子一摇,说的异常坚定。
“要不,问问?”桑榆也觉得这个是个好法子,这两人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他们在宣城人生地不熟,也不怕他们会生什么事端,大不了他们付银钱,听说两人现在身无分文,欠条都不知道打了多少。
“若是能脱身,我想先带人去一趟隋州。”百里谦道,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他不好将耶娘迁回故土,正好借此机会将他们从隋州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