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这位就是救泾县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桑评事?”不知何时,一个年迈的老者来到宋溪亭的身边,看着桑榆远去的背影,笑着开口赞道:“确实是个有勇有谋的小娘子。”
  “裴院长哪里的话?只是一个寻常小娘子罢了。”宋溪亭冲着来人拱了拱手,“您怎么亲自来了?”
  裴院长白了他一眼,“跟我还装甚蒜?”
  那笑容若是再低调几分,恐怕他还会信些,可宋溪亭那一脸与有荣焉的样子,任谁也看的出他在谦虚。
  作为白山书院的院长,同时也是宋溪亭的至交好友,裴院长自然知道他在泾县久居多年是为了找自己的亲妹妹,不曾想妹妹没有找到,却多了两个侄女,还是有本事的侄女,这叫一辈子未曾娶妻生子的裴院长嫉妒坏了。
  “这孩子自小失去了耶娘,能有这般本事也是她自己争气。”宋溪亭似乎没看见裴院长的表情,继续道:“她在大理寺做事幸苦,我每次见了都心疼的不行。”
  裴院长眯着眼睛,暗地里攥紧了拳头,用尽全力才克制住自己没有砸到他的脸上。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溪亭确实有骄傲的理由,从昨日起,桑榆这个名字会真正地扬名天下,在大兴的土地上为人所传颂。
  桑榆可不知道有人会这般高看她,她此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崔叙身上,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回来。
  崔叙在宣城多日,若是能抽身定然早就离开了,一直不回来,估摸着是因为形势所迫。
  桑榆不知道崔叙到底有何安排,可她相信崔叙不是一个说空话之人,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
  他能在这个时候脱身,桑榆真的是又惊又喜。
  她突然想到昨天晚上崔叙应该是回去看了自己的,那双抚摸着自己额头的大手,应该就是在安慰她。
  还有俪娘、桑蓁等人欲言又止的样子,八成都是知道的,就是一直瞒着自己的!
  至于去哪里找人?这个问题很简单,城中有人在主持事务,比它更重要的事情,无疑是在城外。
  果然,刚出城外没多久,她就看见几个差役围在一处,从田地里抬东西出来,崔叙挺直着身姿站在田埂上,正和谈明府说话。
  “这已经是打捞上来的第一百四十六具了。”谈明府只感觉心力交瘁,“还有许多没找到的,哎,老天真不开眼呐!”
  谈明府的脸色很苍白,明明天气不热,可是他浑身都在冒着汗珠,仿佛被架在火上烤似的,而他身体又像是被丢进冰窟一样冷的厉害,当真是水火交加。
  崔叙眉头紧锁,看着一排排被找到的尸体,沉声道:“那也要找,放任这些尸体不管,腐烂至后肯定会出现疫病。”
  这也是他亲自来这里盯着的原因,现在不是心疼的时候,找到尸体,尽快处理最好,现在还能直接埋起来,到后面只怕要用火烧了才行。
  “我已派人沿着下游去找了,人手是个大问题,能动用的人都用了,还是有些捉襟见肘,旁的也就罢了,尸体和庄稼等不得!”谈明府越说越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他有心救人,可人手不够也是枉然。
  还有庄稼已经被淹完了,趁现在还来的及,需要马上引走洪水,能补种一点是一点,时间可不等人。
  “那就叫百姓自己来动手吧!”桑榆清脆的嗓音在他们身后响起。
  第四百八十二章:多发
  崔叙蓦然转身,就见桑榆正大步朝自己走来,她的步伐又快又急,刚刚换上的新衣裳又一次沾上泥污。
  见她这般活泼轻快的样子,崔叙按捺下心中的喜悦,“路滑水深,你何苦来此受罪?”
  “我睡了一觉身子已经大好了,在宅子里呆着也不安心,还不如来帮忙。”桑榆三两步来到他的身侧,语气真诚,“多一个人伸手也是好的。”
  谈明府显的急切多了,“桑小娘子方才说要百姓自己动手?如今民心不稳,怎好叫他们做事?”
  桑榆道:“为何不可?这里也是他们的家园,想要渡过难关,光靠官府的人是不够的。”
  “你有所不知,百姓难驯,遇到天灾人祸只会想着怎么活下去……”谈明府只当桑榆年轻,不知道民间百姓有多么难管。“ 总之,人心险恶,他们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平时大家互相帮助,可是到了这种时候,吃喝不保,居无定所,他们就会生出别样的心思,打砸抢烧、偷摸盗窃,无所不用其极。
  之前也不是没有人这么做过,官府组织他们自救,可到头来适得其反,最后还是出动官兵才镇压下去。
  谈明府的一席话让桑榆幡然醒悟,是她想的太简单了,她生在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大多人都接受过教育,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大家会相信国家的力量。
  可是现在时代不同,救援的力量若是不能及时赶到,维持秩序都会成为一大难题,现在短暂的平和是因为桑榆处理的果断,大家有吃有喝,有住的地方,等到粮食殆尽的时候,百姓断不会如此听话。
  “是我想左了。”桑榆诚恳道歉。
  谈明府摆摆手,“你到底年轻,没有见过人性之恶,怪不得你。”
  “若是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崔叙突然开口。
  “崔寺正此言何意?”谈明府不解。
  “我记得每个县里都会有粮仓,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天灾人祸,若是能开仓放粮,保住百姓的口粮,也许能稳住他们。”崔叙坦然道:“这也是最好的法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