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崔叙轻轻拍了拍桑榆的肩膀,“先莫慌张,我自有分寸。”
  桑榆对上他清亮的眸子,那双镇定自如,眼含温柔的眼睛给她带来了莫名的心安。
  关心则乱,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镇定,她问:“怎么说?”
  崔叙微微抬头,看着门外燃起的烟雾和浊气,眼中流转着深意。
  “我确实不能出面。”他道:“首先我可以肯定,这些百姓中定有乱臣贼子混杂其中,他们的目标就是我。”
  从申时到现在,不过一个多时辰,短短的时间内,一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想制造出如此大的混乱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有人在暗中指使,搞不好有一半人都不是普通百姓。
  他们杀了乡绅,又跑到县衙谈判,说明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粮草物资,因为这些目前都是不缺的,他们最大的目的是困住谈明府,逼迫自己出面。
  对幕后之人来说,他这个半个皇家之人显然比一个县令有分量。
  之所以他们不直接来宋府找自己,可能也是因为宋府有宋溪亭这个文坛大家在,以及宋府有人暗中守护,才会采取这种迂回的做法。
  若是自己出去,恐怕就真的着了他们的道。
  “但是你不出去不行。”宋溪亭理智地分析起来,“你若是不出面,恐怕就要坐实了不顾百姓死活的罪名。”
  “不错。”崔叙颔首,“如今宣州刺史去了其他地方,朝廷派来赈灾的钦差还未到,我必须出面安抚住他们。”
  在百姓没有被完全煽动之前,他只能依照他们的要求,暂时稳住他们。
  “只是……”崔叙神色微动,“我担心,泾县恐怕不是唯一一个发生暴动的地方。”
  “此话怎讲?”宋溪亭道:“难不成你也只是幌子?”
  崔叙摇摇头,又点点头,“逼迫我出面、将我困在泾县是真,可若是整个宣州都暴动了呢?如今宣州到处都是天灾人祸,在我们开放了义仓的情况下,百姓们依旧被掌控住,那些更严峻的地方呢?他们是不是面临同样的威胁?”?尽管崔叙在见宣州刺史的时候,要求他开发宣州的义仓,可是他到底拿的不是圣旨,他未必会听,一旦百姓食不果腹,他们就不是简单的灾民了,而是会化身成暴民。
  第四百九十四章:再别
  “你们还记得那首打油诗吗?”崔叙继续分析,“那上面的矛头对准的可是圣人。”
  “有人想借机造反!”宋溪亭一掌拍在茶桌上,咬牙切齿道:“先是制造灾难,然后鼓动百姓暴乱,接着就是谋反了。”?别以为造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凡事都是要师出有名的,不然只是嘴上喊几句,谁愿意听?自古以来,造反之流无外乎是打着“清君侧、斩佞臣”或者是“圣人不仁,官逼民反”之类的。
  现在看来,圣人前段时间大开阔斧、整治朝纲给了人很好的借口,加上现在灾情惨重,百姓极容易收到蛊惑。
  恐怕这是一场密谋久远的谋反大案。
  崔叙重重地点点头,“我必须离开泾县去宣城一趟。”
  宣城是宣州的治府,若是谋反之事属实,宣城必须要守住。
  “不!”桑榆突然反驳道:“若是宣城已经不保了呢?别忘了,天灾之事和南王世子脱不了干系,若是南王世子…… ”
  在场的人除了崔叙之外,皆愣住了,是啊,若是南王府反了,那么崔叙岂不是去自投罗网?别说什么南王不问朝事多年,这个时候,没人会将他和南王世子分开。
  “阿榆,我必须要去。”崔叙道:“这个时候能阻止南王府的人,只有我。”
  他手中握有金吾卫,又是半个皇室之人,从某方面来说,只有他可以牵制住南王府,最起码可以拖延时间,等着朝廷反应过来。
  发往朝堂的密函已经启程了,只等着回应。
  “再说了,这些只是猜测,宣州未必有事。”崔叙出言安抚她,“我只是出去瞧一眼,很快就会回来,在此期间,你们就留在宋宅,他们不会对师兄不敬,至于谈明府,就只能请他先忍一忍,对外就宣称我胆小怕事,不愿出面。”
  虽然这样一来会激怒百姓,给谈明府带来一定的危险,可是现在也顾不上许多了。
  “那我和你一起去。”桑榆突然变的胡搅蛮缠起来。
  崔叙再次摇摇头,“你不能走,你得替我守住泾县。”
  桑榆和他四目相对,后者的眼中写满了坚持和留恋,她知道,崔叙主意已定,恐怕无法说服他带她走了。
  “好,”桑榆的眉眼低垂了下来,“我会守住泾县。”
  崔叙的手动了动,最终还是缓缓地抚摸上了她的青丝,在她的耳边落下轻轻一吻,“等我回来。”?一股莫名的哀伤弥漫开来,在场的人突然感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似乎这场分别带着悲壮和心悸,如同当时萧寂离去的当日那般束手无策。
  崔叙唤来侍卫,安排出城事宜,为了不节外生枝,崔叙只带了几个人从后门离开了宋宅。
  他与众人一一道别,最后拍了拍娄大的肩膀,“保护好她。”
  娄大点点头,无声地承诺着。
  崔叙身影离开视线之后,桑榆变得消沉起来。
  宋溪亭安慰她,“放心,他不会有事的,南王多年衷于朝廷,这些只是猜测而已。”
  桑榆看着那阴沉沉的天空,好一会儿才道:“三舅舅,你不用安慰我,我知道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