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关心则乱。”鲁王听罢,尴尬地看了看崔直,“弟弟忘了叙之姓崔了。”
  “好了,你快些回去罢,圣人召你回长安是想保你周全,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你莫要添乱。”升平长公主道:“这段时间莫要出去了,还是在府中呆着为好。”
  鲁王不好意思笑笑,“若不是这事,我还真想着去江南瞧瞧呢,既然阿姐都这么说了,那我还是回府修养吧,回来的急,身子骨都颠软了许多。”
  鲁王是在半路被召回的,那时他们离开长安不过三四日,御书房的太监带着圣旨叫他回长安,赈灾的队伍也变成了平叛的大军,薛如川临危受命,封为宁远将军,带兵先头救急,兵发江南。
  他这个一无是处的王爷则回京复命,说起来丢人的慌。
  鲁王和升平长公主的关系不错,实际上皇族剩下的王爷公主也没几个了,鲁王作为圣人最亲近的
  弟弟,怕他出事,便拘着他。
  他在长公主府中吃了晚食才回去,走之前还特意告诉升平长公主这段时间不要找他,他要在家中闭门谢客,
  圣人就是去砸门,他都不会出来。
  升平长公主笑着送他骑上了马,回来时脸色瞬间暗了下来。
  “他不会听我的,定是在想着去江南。”升平长公主道:“就他那点伎俩还想瞒我?”
  “鲁王和南王世子关系如何?”崔直好奇问道。
  “不是甚亲近的关系,与他关系密切的是南皇叔。”升平长公主淡淡道:“当年长安内乱,鲁王年纪小无意中走丢过,是南王亲自寻回来的,鲁王感激在心,每年都会去江南探望南皇叔。”
  这是皇室众人皆知之事,虽然南王对此并不在意,只是鲁王心里记着,升平长公主想到那时候鲁王对南皇叔那股孺慕眼神,总觉得心里有些发慌,“鲁王表面听话,实际上也是只犟驴子,这个去江南不是添乱吗?”
  别以为她不知道鲁王来长公主府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要她做个见证,好预备着圣人秋后算账,“叙之在那边已经够忙活的,还要添一个鲁王,这江南不乱才怪!”
  “莫要多想,我已经叫本家那边派人去保护他了。”崔直轻轻揽住升平长公主的肩膀,柔声道:“叙之自小聪慧,不会有事的。”
  “我也知道,只是夜里睡不着罢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升平长公主再坚强也会担心儿子的安全,“还好,我将鱼符给了他,总算能放心些。”
  她之前和鲁王说的话不是假话,在崔叙派金吾卫封锁城门一事之后,她确实去找过圣人,将鱼符还给他,并不想因为一枚鱼符连累到崔家。
  如今崔家势大,而她手中的鱼符又能决定长安的安危,少不得叫朝臣和皇室猜忌。
  但是圣人拒绝了,“吾不能收。”
  “你要知道,这个东西该在你的手里。”升平长公主语重心长,“如今只是物归原主罢了。”
  “这是阿耶给你的东西,从来没有物归原主之说。”圣人斩钉截铁道:“阿姐且放心收好,只要皇朝不灭,它永远都是阿姐的。”
  “圣人…… ”升平长公主道:“你不该如此任性。”
  “吾没有任性,还是阿姐要与吾离心了?”圣人委屈巴巴道:“都说皇位上坐的是孤家寡人,阿姐也要离弟弟而去吗?”
  对于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升平长公主还是狠不下心拒绝,还是将鱼符带了回来,交到了崔叙的手中。
  天色暗了下来,长安的烛光再次点亮,星光点点,月色皎皎,升平长公主和崔直相偕站立,期盼着崔叙等人能平安归来。
  第五百一十八章:行卷
  崔叙等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依旧躲在南王的别院中,探子传来的情报被揉碎了、掰开了,一遍又一遍分析,希望能找到突破口。
  “正如同你想的那样,洪州并无大动作,那些匪兵包围了洪州之后就再也不动了。”百里谦道:“倒是其他的几个地方打了厉害,甚至有还几个县城是百姓亲自开门迎接进去的。”
  “流言还是起了作用。”崔叙抚了抚额头,“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通过天灾让百姓失去对朝廷的信心,再以“天谴”“灾星”之名蛊惑百姓,百姓为了活着便会听从他们的安排,这确实是最上乘的攻心之道。
  “是他们看不清!”百里谦低吼道:“这些人食君之俸,不为君解惑也就罢了,还打着为命请命的旗号乱来,当真是愚昧至极!”
  “罢了,好在这里还算安稳,并没有受到太多侵扰。”崔叙说的是宣城这边,也不知道是南王世子故意的,觉得这里的百姓对南王府极为认可,所以不需要蛊惑,这里反而是受传言破坏最小的地方。
  最起码在这段时间里,宣城还是很平和的,没有搞出乱七八糟的事出来。
  难道是南王府治理有方,这里的百姓比较有脑子?还是有什么变故发生了吗?
  “关于这个小爷好像知道些。”窦玉成兴致勃勃开口,这段时间,他一直跟在了崔叙的左右,给的理由也很理直气壮,“你若是出事了,小爷就要对不起兄弟了!”
  这寸步不离的行为让崔叙一度烦闷,好在他性子跳脱,跟了两日觉得忒无趣,自个儿玩去了,偶尔才会来聊会天。
  窦玉成的话让崔叙生了几分兴趣,“你知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