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这是,什么情况?
绘画组那么多老师,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过这里的风景?
天然的画卷不就在眼前吗?
从金黄色到金红色再到火红色,顺着山势层层递进,一直延伸到石墙之外,直至目力无法抵达的远方,全然是一座枫林山谷。
顾不得再找角度,爱洛急急下山,让办公室的侍女达格妮背上画箱,拿上画架,又匆匆爬上去,找到一个绝佳的位置,铺开画纸就动手,要把这突如其来的满心喜悦画下来。
于是,在不时借鉴脑海中的名作蓝本,辅导学生们的参赛作品,提供改稿建议的过程中,爱洛的第一幅二十年卓越展作品,于第一场初雪到来之前,大开大合的完成了。
绘画作品,真的就反映了作者当下的状态。
比如说,画面上满山的枫叶看起来凌乱交错,色彩有些斑斓,实际上隐含了一条固定的变化曲线,完全展示了季节和地势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
同时,也真实体现了爱洛在这一个月里,是如何从纷乱繁杂的工作中精确计算出每天光线照射的时间,祈祷次日晴空万里,不要下雨,以紧赶慢赶的粗犷风格完成整幅画的。
3英尺宽,2英尺高的秋日枫林图是在爱洛的办公室里画完最后一笔的。
虽然名为秋日枫林,但整个画面不见萧索,只有起伏山谷中的片片红叶,以并不细腻的笔触堆叠出无尽希望,仿佛黄叶不意味着隆冬,而是烈日艳阳的盛夏一般。
第177章 女校联展
完成这幅画的当天, 之前封锁的消息不知怎么被传了出去。一个下午,绘画组有课没课的老师都来看过一遍,然后默默离开。
各自无法言表内心的挣扎复杂:“我这个绘画老师, 跟别人好像没办法比,要不要申请去教一年级,免得耽误了孩子们?”
“后山还有枫树,我怎么不知道?这十年我都瞎了吗?”
眼看气氛不对,爱洛赶紧用白绵纸将画包起来, 喊来粗使嬷嬷送上马车,提前回家,免得惊动更多人,把她的办公室当成展室参观。
干完私活儿,任务进度达到三分之一,爱洛的焦虑缓解了许多, 在看待描绘校园建筑的学生作品时,不时会有新感受。
在十二月初报送最终作品时, 她发现了一张十分独特的线描稿。
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女孩儿一直没想好画什么,拖来拖去时间不够了, 无奈只能将草稿图交上来。
和其他学生的成品画不同, 这张图使用了接近立体透视的画法, 甚至标出了阴影和光照的面积角度, 除了过于简单和直白, 很有写实的趋势。
爱洛思考片刻,将这份画稿放了进去。
在一片爱与希望之中, 这样一张冷硬的线稿或许能够提醒人们,几何思维的原始构图, 是当下绘画的基础和方向。
绘画组筛选,评委会确认,家长参与,校长和联展组委会申请额外参赛名额等等,这一切都跟爱洛没关系,
她只管按照尺寸和内容考虑哪些画将来要放在一起,现在展馆还没有空出来,整体的排列布局不着急。
12月15号左右进场,绘画组至少一半的人都会提前去兰敦,等到23号结果揭晓才回来。
可12月20号冬季上学期就结束了。
“我真是太努力了。”
最终参赛作品被打包送走,在听南希安排联展的行程时,爱洛突然发现,她的冬假少了好几天。
幸好圣诞临近,可以画肖像了。
换句话说,马上要有大笔进账啦。
出发前两天,莱莉按照吩咐整理出好几箱行李。参加完女校联展,她们会直接去卡罗琳信里提到的奥斯伍德庄园,直到寒假结束。
这一段时间不仅要跑来跑去,还要考虑待完成的画,随时可能出现的灵感等等。
因此,即便知道庄园里肯定不会缺东少西,爱洛仍然将家里现成的纸笔颜料装了一大箱。
吃饭的家伙,随身携带比较安心。
布展前,分批抵达的绘画组老师,相关部门人员以及带来的仆从侍女们,聚集在美术馆后街三栋交通方便的旅馆里。
爱洛年纪垫底,带着莱莉住进了街角四层小楼的顶层大套房。
虽然是阁楼,但不易被打扰,视野开阔,站在窗口能一眼看见美术馆极具特色的屋顶,比楼下的小套间强。
入住,开会,再次确认分工。
第二天,以南希为首的贝德拉尔女校联展工作团队前往美术馆,为这几个月来的辛劳做最后的努力。
温妮·泰特美术馆,是半个世纪前,由帝国第一位女伯爵的后代捐建而成。这里常年开设各类画展,是绘画界重要的交流场所。
钢架白色石砖构成的四方型主体之上,是一个不规则的弧形坡顶,代表了建造时人们对美学的理解和施工的最高水准。
内部展厅极大,足以将上百幅画作放进一个空间。但场地中规中矩,这种学生作品展,水平不够惊艳,想要吸引人,非得在陈列上下一番功夫。
为了最大程度展示本校的优秀成果,爱洛在围起来的一大块区域里,按照她的想法,指挥工人将几十副画作以一种特殊的韵律或挂或摆,经受住了掌控全局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