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花满楼的力道轻轻,仿佛羽毛一样拂在沈明月的心上,沈明月的脸上却倏然升腾起热意,如同天边即将到来的晚霞一样通红。
第37章 江南好
时间总是这样, 可以无声无息地抹去所有的悲痛伤痕,又或者同时间比起来,个人实在微不足道, 于是自上次的风波过后,明月楼很是平静了一段时间。
日子如轻烟, 一转眼便过去了, 江南也告别深秋迎来了初冬。
说是初冬, 其实倒也没有多么寒冷,这或许是江南独有的温和,会通过那一丝的凉意提醒你季节的更替, 却不像北方那样, 朔风呼呼地吹, 吹得人睁不开眼。
明月楼素来便喜欢跟着季节的变化而增减菜单,因此一到冬天,那些秋天的蔬菜从菜单上消失, 明月楼便会搞起古董羹,给冬天增加一份温热, 食客们围炉煮菜,热热闹闹,好不快活。
这日中午,正是明月楼最热闹喧嚷的时候, 热腾腾的古董羹一煮, 潮湿的水汽氤氲之下,大堂里仿佛人间仙境,可那香气浓郁扑鼻, 勾得人食欲大开,又增添了真实的烟火气。
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来, 自明月楼门前停下,上面缓步走下来一个人,却是临安知府。
这其实已经够让人惊讶了,因为明月楼开店这么多年,临安知府来的次数实在屈指可数。
诚然明月楼是江南地带的标志性酒楼,不论是临安当地人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喜欢来这儿吃些东西,尝尝这儿大厨的手艺。可因为吃一顿饭少说也要几两银子,再加上饭点惯常人满为患,知府本人更是个清廉的好官,一直以节俭著称,若不是有些必要的宴请,是断不会来明月楼的。故而沈明月在江南这五年,见到他的次数几乎不超过一只手的数。
所以这临安知府一到,不仅是食客们惊讶,沈明月等人也很惊讶。
而更惊讶的是,知府下了马车后并没有径直走进来,而是略带些尊敬地立在马车旁,似乎等着车上另外的人下来。
马车上果然走下了另外一人。
那人是个男子,身材高大挺拔,气势威严,剑眉星目,还隐隐带着些杀伐果决之气,仿佛是从战场上饮满了血才回来的,他下了马车,站在临安知府身边,昂首注视着明月楼的招牌,端的是玉树临风,衬得旁边的临安知府气势硬是矮了一大截。然而这样的男子,在江南的初冬却罩着一身狐裘,裹得严严实实,领口滚着一圈毛边,将修长的脖颈遮住,只露出一张英俊的脸。
江南的初冬不算太冷,这古董羹一煮,热气腾腾一冒,更加暖和,因此明月楼坐着的食客大都穿着和往日秋季没什么两样,而沈明月等人因为要不停忙活来回跑动,头上甚至还沁出了微微的汗。
所以这位裹得严严实实的人,更加令人侧目。
临安知府来,沈明月自是要亲自招待。只是眼下正是饭点,雅间早早便预订出去,正厅固然还有位置,让知府坐在大堂却有些失礼,好在今日沈明月的朋友们没来,自留的雅间仍在,故而沈明月微笑上前,就要对二人见礼。
“沈掌柜生意兴隆!”临安知府上了些年纪,是个很随和亲切的中年男子,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只是他说完这句话后,却没有介绍身边男子身份的意思,只笑道,“因为是临时起意,我便没有提前预约,若是没有雅间也无妨,为我和这位公子在大堂寻个位置也是可以的。”
他的话虽然客气,沈明月却不能当真让二人坐在大堂,何况若是真的落座大堂,那其他食客们估计要不自在起来。向知府行礼后,因为没有介绍,沈明月也拿不准这个男子到底是什么身份,只微微福身,做了个同寻常公子没什么区别的礼,笑吟吟道:“三楼有我自留的雅间,若是知府大人不嫌弃,可以去那儿就餐。”
听到沈明月的话,那位挺拔的公子直直地盯着她的脸,似乎要把她看透一样。沈明月有些莫名,脸上的笑容却不减,疑惑问道:“我脸上……有东西吗?”
临安知府也是纳罕,这位公子已有家室,据说同夫人青梅竹马,伉俪情深,成亲多年没有任何妾室,便是当今皇帝赏赐美人他都敢公然拒绝,为人刚正,洁身自好,怎会盯着沈明月看这么久。临安知府仔细看看沈明月,不得不承认沈明月确实明艳动人,而且常年经营酒楼,自有一番爽朗大方的独特之美。而身边这位公子,临安知府也是头一次见,实在有些拿不准这人的性格,莫不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为官多年,临安知府自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官场小白,心里已经过了无数个计策,甚至已经在权衡,若身边这人真的提出什么要求,自己是该得罪对方保全沈明月这个纳税大户,还是该劝沈掌柜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便跟着身边这人回京,一跃枝头变凤凰。
然而这位公子并没有其他意思,他只是怔怔地盯着沈明月脸颊左侧的那个梨涡,看着她的鼻梁痣和灿烂的笑容出神,听到沈明月的疑问才倏然回神,摇摇头带着歉意道:“抱歉,在下无意冒犯,只是姑娘长得像在下的一位故人。”
听到身边这人的解释,临安知府也在心底松了一口气,他赶忙出来打圆场,陪笑道:“沈掌柜除了经营明月楼,有时候还要走南闯北去挑选食材佐料,或许公子什么时候同她打过照面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