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素衣女子笑了笑,“啊,总之,就是这么个故事吧。后面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了,城里的百姓并不喜欢小平和小安,认为是他们的父母守庙不力,遭致了祸事,更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两个能从灾难里活下来,素问的金身雕像,却被融化了。”
君既明想起了小平在白日里为自己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那位不追奉素问,却来素问城投机的人,最终他一点便宜都没有得到。
在这一刻,君既明对“素问城的大家都追奉素问”这一句简单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眼前这对兄妹的悲剧,不正是这句话造成的么?
“在城里生活不下去,接济院不想收留他们,我就把他们带来这里,和我一起住了。”素衣女子淡淡道,“是艰难了一点,好在活下来了。”
男孩用力点头,非常赞同姐姐的话,“最开始,我和小安见不到姐姐,闹了不少笑话。”
“……”素衣女子无奈一笑,同君既明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灵族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你们二位也清楚吧。”
君既明注意到男孩看过来的目光中,平添了几分警惕,微微一笑,感叹道,“很不容易了。”说罢,他又直截了当问道,“你考虑过去玄清教么?”
“没有。”素衣女子不假思索的摇头,“我听同族提起过,说玄清教很好。但是……我带着小平小安,放心不下他们两个。二来,我离开不了素问城。”
她叹了叹气,轻如云烟,“玄清教太远了,而我连素问城都出不去。”
那是自从她有心以来,冥冥之中就有的一种感觉。
她虽化生而成人,却注定无法离开素问城……的宿命,无声之中,她明悟了自己的宿命。
如今,一位来自玄清教的修士站在她面前,向她发出邀请。
她亦心若古井,波澜不惊。
玄清教听着很不错。
但她不会考虑过去。
随着素衣女子的拒绝,男孩眼中的警惕之意消失了。
君既明暗自松气,复又说回正事:“想来,大火之后,素问官庙重建了。”
“是的。”素衣女子点点头,“官庙重建之后,撤去了守庙人的职位,庙门日夜敞开,不再设限。”
“原来如此……”
君既明沉思。
舒徊在神台中,陪同他听完了素衣女子的故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在庙里见到的是铜铸的素问雕像。”
不错。
一金一铜,相差得很远。
君既明朝着素衣女子提出了他和舒徊共同的疑问。
听完,素衣女子轻叹,“此事缘由,说来甚是可笑。至少,我是不信的。”
“哦?”
素衣女子嘴角抽动,语气嘲讽:“当官的查了半天,说素问庙失火是因为有贼子妄图窃取素问的金身雕像,与守庙人争执之中,打翻了火烛……导致了那场泼天大火。因此,为免后续再发生此类财帛灾祸,重建的素问庙,决意用铜铸雕像。”
说着,她摸了摸兄妹两的发顶。掌心里柔软的发丝触感,激动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
因为救下了小平和小安,并且自己也是自大火之中苏醒的缘故,素衣女子曾经对此事十分关心。
然而等城主府的定论出来,她便失望了。
这个解释漏洞百出,说服不了她。
看,这位万里迢迢赶过来的玄清教修士,也是这么想的:
“疑点很多。”君既明说道,“最明显的一点,素问庙对于素问城百姓、素家来说,地位都相当特殊。既然如此,怎么可能放任大火将整座庙宇烧完?”
火灾初起时,就应该有预防措施了。
对修士而言,灭一场凡间的火,并非难事。
除非——
除非,他们一开始就想让这场火烧起来,越大越好,才会放任不管。
“是啊。”素衣女子轻叹,“偏偏就有那么巧,那一天,城主去洲主城述职了,素家的家主闭关了……大火,烧红了素问城的天。”
她看向君既明:“但是,真的有这么巧吗?”
君既明:“我不信巧合。”
素问庙起火一事,定有内情隐而未发。
“我也不信。”素衣女子微微一笑,惆怅道,“可惜,我缚于此不得出,查探不到更多的消息了……对了,玄清教来素问城,是想知道素家哪里不太平么?”
君既明沉吟片刻,说道:“是受人所托,前来查明不太平的真相。”
“真相……哈,素家还有这种愿意找真相的人?”素衣女子有些讶异,“素家的奇葩啊。”
君既明:“……怎么说?”
“我不知道怎么说。”素衣女子坦然道,“因为我不清楚你要找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所以说不出来。只是一种感觉吧。另外……素家不太平的事情,我倒是能说上一两句,或许能当做线索。”
有她这句话,今晚的夜探之行,便不算白费功夫。
神台之中,小花正襟危坐,打起精神听素衣女子说话。
君既明同样如此,语气恳切:“请讲!”
第65章
听完素衣女子讲述的线索,讲完正事,君既明同他们姐弟三人告辞了。
此处是素衣女子搭建出来的坟茔,与外界分隔,小小的坟包下自有大天地。
她正是被困足于此。方才进来时,是小平帮君既明推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