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座下小童惊呼。
  “这么严厉……”
  中年人笑道:“所以啊,悬赏的金钱虽多,但也要有命享。”
  有位年纪稍大些的童子出声说道:“先生,我倒是觉得,咱们这一小破村落,不可能有劳什子预言的宝贝。”
  “预言出来了一百年,世人找了一百年。”中年人笑道,“朝堂上又有谁真的把这个预言当真呢?”
  只不过是把预言当做朝堂斗争的手段。
  中年人拍了拍衣袍,“好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他一边起身,一边挥了挥手,“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大石头旁听他讲故事的有幼童们作鸟兽散。天气真好,村中能玩的事情许多呢!
  “嘶……”
  眼瞅着时常来听他讲故事的幼童们散了,中年人龇牙咧嘴,用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扶着光滑的大石头。
  在石头上盘膝坐久了。
  血脉不畅。
  俗称——腿麻。
  还好没人看到……
  正在如此想着,中年人忽然耳朵一动!
  是脚步声。
  他连忙收回扶着腰的手,装出一副凭石头远眺的高深模样。
  来人却一语道破天机:
  “木先生,你这是又坐得腿麻了?”少年说道,“我教你的养生拳法,你有没有坚持练习?老人说久坐多病,要坚持动一动。”
  “啧,怎么和先生说话呢?”木先生晃晃脑袋,“你那拳法无门无派没有来历,我可不敢练。”
  少年伸手,平地挥出一拳,拳风扫面。
  迎着拳风,木先生不由得眯了眯眼。
  少年见他这般模样,笑了下,“我从小练习到大,也没见被练死了。”
  拳法确实没有来历。
  是少年天生就刻在脑海里的一套拳法,尚且是用不得力的幼儿时便会了。
  “厉害。”木先生说道,“纵然是去府城里当拳馆师父也够格了。考虑么?”
  少年摇了摇头,果断道:“不考虑。”
  他的拳法虽然练得不错,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想法挥之不去……
  他应该不是专门打拳的。
  那是什么呢?
  少年心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木先生啧了一声,捋着长须:“你要是愿意,我还可为你引荐一二。”他抬头看了眼正在西沉的太阳,“你总往山上跑,挖些草药、猎些野兽为生,也不是个事啊。”
  少年很有自己的主意,不听劝。
  木先生无奈,“你可真是个倔脾气。”
  少年说道:“木先生,观天象明日起要下一周的雨,你家中的柴火都砍好了么?”
  下雨天,村口的石头这儿可没有幼童们聚着听他讲故事。
  更不会有幼童们捎来的零碎物件。
  木先生闻言,慌张道:“啊呀,怎么又要下雨了!”
  少年微微一笑,建议道:“还有一个时辰才日落,您还有时间。”
  一番对话,木先生的腿麻缓了过来,慌慌张张走了:“不说了,不说了,改天再聊。”
  木先生不是大溪村的本地人。
  是前些年突然来到大溪村落脚的读书人,因为他读书识字,村中人对他的观感不错,平日里多少会照拂一二。
  少年小的时候,也在村口的大石头处听过几次他念书讲故事。
  往家中的方向行去,背篓里草药沉甸甸的。
  今天的收获不错,他找到了几株很稀有的草药。让大伯带去府城卖了,应当能换一两多的银子。
  就是……
  少年叹气。
  他想找的东西还没有找到。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
  只是心里隐隐的念头——他应当有什么东西落在山上了。
  就像他知道自己并非专门练拳的料子一样,这个念头天生就存在他的心里。
  推开柴门,家中隐约的糙米香气飘到鼻尖。
  少年步入正屋,把装满草药的背篓放下,唤道:“大伯。”
  “嗯?回来了啊。”大伯招呼他,“正好,你伯娘把饭做好了。”
  “好。今日上山的收获不错。”少年说道,“碰见了几株府城药房里需要的药材。”
  大伯皱了皱眉,“府城都缺少的药材,生长的地方很凶险。”他欲言又止,终说道,“你爹娘就是在山上遭遇了猛兽死的,凶险处少去。”
  少年不以为意,“大伯,我每天都回来了,没在山上过夜。我把小福喊回来吃饭。”
  小福是大伯的儿子,比他小两岁。
  少年三岁时,爹娘就死了,是大伯家把他抚养成人。
  把小福喊回来,大伯娘正好将饭菜端上桌,爷爷奶奶也到了。
  一家人就吃晚饭。
  饭桌上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大伯扒拉粗菜填了个八分饱,开口说道:“爹,娘。我昨夜算了算家中的存款,想让两个孩子去学堂。”
  伯娘没有说话,她昨夜里就与大伯商量好了。
  奶奶皱眉:“要花多少钱?”
  “不用公中的钱。”大伯说道,“我们房里攒下来的钱够了。”
  少年也皱眉:“大伯,我十二岁了,再去学堂……浪费。”
  “不浪费。”大伯早就想好了,“阿明,你去学堂学一年,有成绩继续学,没有成绩,我正好托关系给你在城里找一门事做。上过学堂,能拿的钱多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