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姚氏一边欣赏着宫中的美景,一边与熟识的命妇们低声交谈,心中不禁感叹,这皇宫之中的繁华与奢侈,真是她平日里难以想象的。
  太皇太后今日心情格外舒畅,她素来喜好舞文弄墨,因此命妇们纷纷献上自己的诗作,以博得太皇太后的欢心。姚氏虽在闺阁时期也曾学过琴棋书画,但在这众多才女之中,她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自己的技艺并不足以与她们相提并论。
  命妇们中也不乏带着子女一同入宫的,小姐们和少爷们男女各自在花园中三五成群,或吟诗作赋,或扑蝶赏花,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彭原公府近来备受瞩目,姚氏自然被安排在太皇太后身侧陪侍。她的脸上难掩矜持与骄傲之色,享受着众人的瞩目与赞美。
  众人谈笑间,王氏的视线忽然落在了姚氏身上,她微笑着问道:“彭原公夫人,今日怎么没带上仲春一起来凑个热闹呢?他年纪虽小,但聪明伶俐,想必也能在花园中与小姐少爷们一同玩耍,增添不少乐趣。”
  姚氏心中猛地一紧,她没想到太皇太后会突然问及仲春随驾出行的事情。她迅速调整心态,恭敬地回答道:“禀太皇太后,小儿蠢笨,担不得聪明二字,但幸得皇上不弃,得以随行。若带那逆子来,恐惊扰了太皇太后圣驾。”
  太皇太后似笑非笑地看着姚氏,似乎刚刚得知闻仲春随行这一消息,她轻声道:“年轻有为啊,咱们这些老人家,可真是比不上他们了。看来以后的大雍,还得靠他们这些年轻人来支撑。”
  此言一出,周围的命妇们纷纷附和,恭维太皇太后寿比南山,福泽绵长。姚氏却感到一丝丝不安,她想起了闻亥之前的叮嘱,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她决定要更加小心行事,以免卷入不必要的纷争之中。
  赏花宴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结束,太皇太后特地摆了酒宴,与众人共饮。姚氏坐在席间,感受着周围的欢声笑语,心中也不禁放松了许多。太皇太后更是颜悦色,让她稍稍放松了警戒之心。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际,姚氏不禁多饮了几杯酒,酒意上头,她变得有些忘乎所以。此时,坐在她不远处的武安侯夫人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你是刚来长秋宫吗?我瞧着有些眼生。”
  姚氏这才注意到,为她斟酒布菜的宫女一直默默地跪坐在她身旁,低眉顺目地垂着头。她转头看向那宫女,只见那宫女浅浅一笑,回答道:“回禀夫人,近日祭典大礼需要很多人手,长秋宫人手不够,奴才是李福公公从内务府调来的。”
  姚氏听了这话,心中并无太多疑虑。她想到宫中近日确实因为祭典大礼而忙碌,人手紧缺也是情理之中。
  武安侯夫人也并未深究此事,只是随口一提。酒宴继续进行,众人继续享受着这难得的宫廷盛宴。然而,姚氏却并未意识到,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暗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姚氏饮了几杯酒后,便觉得头脑有些发沉,眼前的景象也开始变得模糊。她心知这御酒虽然是用花果酿成,妇人孩童饮用不易醉倒,但她的酒量本就不佳,此刻已是有些不胜酒力了。于是,她向一旁的侍者传了个话,由宫女引着去侧殿醒酒。
  宫中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姚氏在迷迷糊糊中被人搀扶着走了许久。她努力地想要记住路线,但酒精的作用让她的思维变得迟缓,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当她意识到自己完全不记得身在何处时,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慌。
  她环顾四周,只见一片陌生的景象,原本熟悉的赏花宴、太皇太后以及武安侯夫人都已不见踪影。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惊呼道:“你们是什么人?”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和惊恐。
  然而,回应她的只有一片寂静。搀扶她的宫女似乎也没有回答的意思,只是默默地继续前行。姚氏的心中越发不安,她努力保持镇定,试图寻找逃脱的机会,但在这陌生的宫殿中,她似乎只能任人摆布。
  “你们!”
  话音刚落,那原本为她斟酒的侍女突然动作起来,眸光一冷,迅速上前卸了她的下巴。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姚氏惊愕不已,她目露恐惧地看着眼前这位看似柔弱无骨的女人,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口中的疼痛让姚氏发出含糊的哭喊声,然而在这里,她的呼救声显得如此微弱和无力。
  这伙人就像对待牛羊一般,毫不留情地将她绑住了手脚,然后扔到了一个黑暗的地方。姚氏借着微弱的光亮,看清了这里似乎不止她一个人,还有一些模糊的身影在黑暗中晃动。
  下巴的剧痛让姚氏的口水直流,她只能发出无意义的痛呼。在惊恐中,她听到那侍女开口了,但这次却是一个男人的声音。
  “跟统领说一声,一切安好。”
  第56章 取舍
  夜色笼罩下的皇城武库署,气氛凝重而庄严。
  守备的将领笔直站立,他们的军靴每踏一步,便在地板上留下沉闷的回响,铠甲也伴随着步伐发出细微的金属碰撞声。
  此刻,月色被浓厚的乌云遮挡,仅有些许微弱的光芒透过云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这些影子在黑暗中跳跃,仿佛鬼魅出没。
  长门之外,油灯摇曳,其光芒裹挟着浓烈的油味,为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诡异与恐怖。
  油灯中的灯芯发出滋滋的声响,打破了寂静。守卫立刻警觉地回头查看,但除了灯影的摇曳,他并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