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在安史之乱中借平定两京的理由,大肆在洛阳烧杀抢掠。百姓王白马寺、圣善寺避难,回鹘兵放火烧寺,百姓‘死伤者万计,累旬火焰烧不止’,作为唐朝的神都、东都的洛阳,最后‘比屋荡尽’。】
【回鹘在晚唐时期被异族打败,不得不南迁,但回鹘可汗乌介手里依然有数十万的不重,其实依照这个势力,与唐朝交好,借助唐朝的力量,复国依然有希望。但回鹘认为唐朝已经残破可欺,于是不断侵扰云州和唐朝边塞。被唐军打败后参与势力继续奔逃,公元843年,唐军在杀胡山击溃可汗牙帐,斩杀万人,俘虏两万,夺回和亲的太和公主,回鹘彻底崩溃。紧接着唐朝平定了归顺回鹘的众多部族‘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
【此战‘地开千里,万狄稽颡,百蛮投诚’,而乌介的头颅送到了唐朝皇帝案前。二十年后,唯一能控制局势的回鹘人尚恐热的首级也将被送往长安,装点着唐朝最后的军事荣耀。】
【若是没有安史之乱,回鹘被外族攻打之时一定会求助唐朝,最后也不至于国破家亡,毕竟西域国家一被阿拉伯攻打就呼唤唐朝爸爸,结果安史之乱后唐朝无力去给干儿子撑场子了。】
【从此整个漠北草原再无强敌,直到契丹出了个阿保机,成为了北宋的一生之敌。】
“如今的回鹘,怕是如天音所说,养大了,管不住了。”李隆基不懂打仗,但他手底下不缺将领。此时不是安史之乱,他的将军们可都还在!
对卢龙、范阳、河东的调控,他暂时并无人选,但这些骄兵悍将用来做什么,他倒是心里有数了。
可是,国库缺粮缺钱……
“父皇,契丹应当如何是好?”李亨小心询问,心里腹诽:为什么这些蛮夷个个都那么强悍,杀又杀不尽,赶又赶不走,既不听话,也不尊教诲。他们富了大唐害怕,他们穷了大唐还是害怕!
如今的契丹被回鹘控制,真是没想到将来还有那么一出。
李隆基狐疑地看着儿子,“这个北宋想必是大唐之后的朝代,我大唐灭突厥、吐蕃、回鹘,三个劲敌,这北宋就面对一个契丹,又什么好怕的!他都能攻灭大唐,还制服不了契丹?好笑!”
韦见素道:“陛下,天音说这契丹成了北宋的一生之敌。”
李隆基道:“罢了,没有了安史之乱,又有天音提示,有没有北宋还未可知。这契丹,就想法一并解决。”
——
赵匡胤听到契丹成了北宋一生之敌时,心便凉了半截。大宋竟然一直没有解决掉契丹,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
可是天音为何称呼大宋为“北宋”?难道跟汉朝一样,中间出了个王莽,被篡位了?
他越想越觉得有理,定是外戚作乱!看来武将得防,后宫女人更得防!
【如果说回鹘的灭亡是巧合的话,那么吐蕃,这位唐朝另一个劲敌完全就是唐朝的军事手段加上外交谋略双管齐下弄死的。】
【其因为地理位置,吐蕃立国之地易守难攻,同时趁安史之乱,吐蕃迅速发展,大肆侵占土地,跟唐朝争夺西北重要战略地。从李亨继位到他孙子李适去世,五十年间,唐朝与吐蕃打了六十九次仗,也就是说,唐朝每一年都在跟吐蕃打仗!】
【但仔细研究吐蕃会发现,他外强中干。唐朝为了平定叛乱,调回安西、北庭的军队才让吐蕃有了喘息之机,猥琐发育,之前吐蕃可是被唐朝压制得半死。但是,吐蕃攻略河西和西域地区相当艰难:夺取敦煌用了三十年,占领西州用了三十六年,夺取安西用了五十年,安西军不到一万能拖垮十万吐蕃大军,可见吐蕃只是表面的强大。】
【三十年,秦始皇统一华夏用了十年,刘邦建立汉朝用了三年,刘彻解决匈奴问题用了六年,唐朝建立用了十年,明朝建立用了十五年。吐蕃攻打一个敦煌就用整整三十年!】
秦、汉、唐、明,嬴政细数天音说过的朝代,想来这些就是后世的情形了。他原想大秦千秋万代,结果二世而亡!
这刘邦究竟是何奇才,竟然用三年就做完了自己和历代先君梦寐以求的事。
他不再纠结秦二世而亡的现实,若是天音也能告知自己秦更多的事情,他有信心避免悲剧的发生!但天幕实在钟爱唐朝……
——
“仲卿,你听到了吗,朕用六年时间解决了匈奴!”刘彻兴奋得直在殿内打转,“天音说刘彻,刘彻!朕就是刘彻!”
他不再担心失败会怎么样了,再说,失败难道就不去做了吗!
他有脸去见祖先了!他终于报了这七十多年来匈奴劫掠欺负大汉的仇!
想来沉着的卫青也抑制不住兴奋,陛下真的解决了匈奴,仅仅用了六年!一想到大汉百姓永不受匈奴侵扰,他们这些将士再苦再累都值得!
【当然了,表面的强大也是强大,毕竟占地广袤,军队几十万,怎么看也算得上中晚唐的敌人。怎奈唐朝天降奇才,用一朝将吐蕃困住,最后用最少的兵力将吐蕃打趴,从此再无还手之力。】
【这位奇才当初建议李亨不要看着蝇头小利,而是要将全部兵力用于解决河北藩镇问题,一举击溃安禄山及其残余势力的老巢,但李亨并没有听从。不过李亨的孙子却听从了解决吐蕃问题的谏言,紧接着围困吐蕃,年年给吐蕃放血,最后吐蕃彻底崩溃,湮灭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