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在无数个难眠的夜晚,金城公主看着悬挂在天际的明月,回想着自己在长安的一点一滴。大明宫的牡丹,曲江池畔的芙蓉,轻快的胡旋舞,文人骚客的诗作……长安的一切都让她怀念,如今她终于回到了故土。
尺带珠丹的儿子牟尼数着手腕上的佛珠,让自己保持冷静。他的母亲是菜邦萨王妃,心里只有她的家族,自己的儿子只是庇佑家族的工具。因而他自幼得金城公主的教养,精通汉人文学,尤其对佛教感兴趣,还请父亲准许自己改名“牟尼”。他明白,一旦吐蕃贵族大量迎娶唐朝公主,百年之后,吐蕃将不复存在。
李隆基见乖顺的吐蕃,心情大好。只要他们迎娶汉人女子,生下孩子由汉女教导诗书,很快吐蕃将是另一片汉地!想要锦衣玉食,那就生下带有汉人血脉的子嗣,让汉人的子孙去继承你们的位置!
——
“圣人有令,凡嫁吐蕃王孙者,封公主,福荫家族,父母兄弟,皆有封诰。”内侍省太监在掖庭召集宫中没有要职的宫女,他悄悄打量这些宫女的神色,估摸着能有多少人愿意听从圣旨的命令。但转念一想,她们不愿意又能怎么样,如今圣人是好言好语劝道,万一让他不满意了,那就没有现在的温言细语了。
“敢问公公,若是报了名,具体是个什么赏赐?”阿桂也在其中。不知为何,弟弟阿富被关了起来。幸好她拿出全部积蓄收买掌刑太监,而且阿富只是被牵连的,才能活到今天。她必须给阿富谋一个前程。
老太监柔声说:“姑娘报名即可,天子会亲自召见,到时再提赏赐。”
“与其老死深宫,倒不如去拼一把!”
可阿桂没有想到,不知为何,接见她们的是玉真公主。
攻陷吐蕃后李隆基便让人着手去挑选宫中合适的宫女,宗室里合适的宗室女子,准备嫁给吐蕃贵族。玉真公主得知李隆基的想法,不由得为那些苦命的女子叹息:女子这一生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自己身为公主,又与皇帝兄妹情深才有今天的富贵安稳。
玉真公主接见了报名的女子,她们中有出身掖庭的罪奴,有家境贫寒入宫的庶民,有在家族里不受重视的宗室贵族女子。李隆基要她教导这些女子诗书礼仪,让她们时刻谨记忠君为国,繁育子嗣。
她想,或许自己能教她们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平阳昭公主,比如太平公主,再比如安乐公主。尽管这三位中有的人名声不好,但玉真公主还是羡慕她们,羡慕她们也恣意过,为了自己活过。
半年后,这些女子中的大部分人都去了吐蕃,嫁给吐蕃贵族,小部分留在长安,嫁给了吐蕃王室子弟。阿桂正好被封为永纯公主,嫁给牟尼为妻。
原本牟尼有妻,可那女子是菜邦萨王妃的侄女,他对这位表妹敬谢不敏,所以一直宠爱小妾。牟尼的妻子因为来到长安水土不服,重病去世了,牟尼也紧接着迎娶永纯公主。他就算是装,也要装出与永纯公主夫妻情深的样子。
此时坐在床榻前等着牟尼进屋的阿桂不会想到,三十年后,自己与牟尼所生的儿子李诚会按制返回吐蕃,成为新一代吐蕃顺义王。李诚回到吐蕃后,一边大肆发扬佛教统治庶民,一边扩大与唐朝的和亲。
史书中是这样评价李诚的:这位名义上的吐蕃王,内里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汉人。从李诚改革开始,吐蕃人说汉语,穿汉服,用汉物,与汉人联姻。完全的汉化让吐蕃成了史书中的记载,取而代之的是唐朝藏州。
第35章 第三次直播
杨坚在仁寿宫中听曲, 这炎炎夏日,整个仁寿宫却凉快得跟雪洞似的。他册封杨广为太子,有意看看杨广的能力, 便让他进吏部任职, 结果杨广做得不错,就连杨素这个向来支持太子的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如此定能避免天音所说的二世而亡!”杨坚心道, 这二郎确实是个有才干的, 以往忽视了他。
“圣人, 皇后来了。”小太监壮起胆子打断了杨坚的闲情逸致。
“她来做什么?”
杨坚玩乐的兴致顿时消了一大半,他料想皇后又是来盯着他的。
独孤皇后来此是因为容华夫人蔡氏的缘故, 她发现容华夫人与侍卫不清不楚, 一个侍卫怎么能有荣华夫人的绣帕呢?但独孤皇后也没多大把握能除掉容华夫人。她确实还没抓住宣华夫人的把柄,而且宣华夫人恩宠尤甚, 倒是可以让容华夫人彻底失宠。
自己是皇帝的结发妻子,这些贱人怎么敢魅惑她的丈夫!
杨坚听完独孤皇后的控诉并不在意,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 独孤氏善妒,她有本事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政务上多有简介,但怎么总盯着其他妃嫔!自己只有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 宠信过的尉迟女已经被她打死了, 从古至今还有比自己还洁身自好的皇帝吗?他真是不明白皇后在担心什么。
“蔡氏此人向来谨小慎微, 断然不敢同侍卫有私情, 皇后莫要担心。”杨坚起身请独孤皇后坐下, 让乐人演奏琴瑟之音。
夫妻二人享受着片刻的安宁, 此时天幕大开,天音响起, 杨坚心头一怔,还未反应过来,独孤皇后已经命人准备纸笔,记录下天音的一字一句。
【观众老爷们好久不见,今天的直播内容是浅析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千古一帝生下暴虐之君,二世而亡为哪般?】
此时的另一个时空,大业三年,公元605年,杨广在显仁宫接见启民可汗,赏赐可汗车马数十辆,锦缎丝帛二千万匹,高熲劝说杨广无果,君臣二人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