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五、将汴京城的武器都送到金军营帐里。】
  【只有赵桓都答应了,金人才会放他离开。十二月初二,赵桓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汴京城。百姓早就自发在他回宫的道路上摆满了香案;雪后的道路泥泞不堪,人们拉来了黄土铺地,以求皇帝的车马能够顺利通行。】
  【百姓终于见到了皇帝,呼喊之声震天撼地,众人无不涕泗横流。赵桓也忍不住和百姓们嚎啕大哭。到处可见烧香拜佛谢天谢地的百姓。】
  嬴政越看越揪心,“都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没人造反!把赵家拉下马,赶走金人,华夏人自己的土地自己做主啊!”
  照这样霍霍下去,一国都城都要被搬空了。
  淳于越道:“如果是宋朝的儒学教化太成功了,那么就能说得通了。”
  难道教化真有那么大威力?比血缘的威力还大?嬴政陷入了沉思。
  【为了满足金人提出的要求,又不愿意激发民怒,赵桓下旨用纸钞收购百姓手中的金银,理由便是皇帝借用。而搬空了汴京城里的金银后,金军觉得已经把汴京榨干了,于是‘大发慈悲’将金银减免到一百万锭金,五百万锭银。】
  【因为不管有没有圣旨,山西河北的守将都拒绝割地,所以为了尽管交割山西、河北,金人让赵桓把那些守城将士的家属送到金军营帐当人质,这样就不怕那些将士不听话了。赵桓还真照做了,这些家眷们的丈夫、儿子在保家卫国,自己却被送到敌营忍饥挨饿,朝不保夕。】
  【送给金人的女人最开始从宫廷中选,这些可怜的女人们根本不愿意当金人的玩物,大部分选择投水自尽。最后她们没得选,连同五十个酒匠和三千瓶酒一起送给金人。】
  【运送金银、绢帛、武器、女人的马车络绎不绝,而金人却嫌弃太慢了,非常不耐烦,总是打骂运送的使臣。】
  【很快到了新年,原本热闹的汴京城现在是一片荒芜,以前这个时候,即便是汴京最贫寒的人都会穿上自己最干净的衣裳,迎接新年的到来。百姓们会去大相国寺和汴京繁华的街道看花灯,以往新年中的汴京城是花灯笼罩,灯火通明直到正月十五以后。现在,欢声笑语完全被哀泣声取代。金人爱上了花灯,将汴京繁华所剩的唯一象征都抢走了,金灯、琉璃、翠羽、飞仙……这些都没有了。】
  【百姓们饥寒交迫,赵桓把皇家园林打开,让百姓进去砍伐树木当柴火。至此,赵佶静心设计亭台楼阁被毁于一旦。那些从遥远南方而来的擎天巨木燃烧了最后一点生命力。就连百姓的尸体也没有浪费……】
  【只是一个相当凄凉的新年,所有的人都在担心还能不能活到明天。】
  【花灯或许不重要,因为最可怕的是金人要求赵桓再去他们的营帐。理由是给大金皇帝上尊号。】
  第64章 第 64 章
  赵匡胤发现金人对汉人礼仪相当感兴趣, 应该处于一个喜欢学习但还不了解的状态。毕竟没有理由让已经称臣的赵桓给他们所谓的大金皇帝上尊号的道理。
  这样的对手,一旦汉化那就是跟契丹一样的存在——难缠的敌人。
  【赵桓无可奈何,只能再去金军营帐, 百姓却担心皇帝一去难以再回来, 他们紧紧跟在赵桓马车后面,他们死死抓住皇帝的马车, 最后还是禁军砍掉了几个百姓的手指才能顺利出城。】
  【金人再让赵桓出城的原因很简单, 金银太少了, 完全不能满足金军的胃口;而且过来一个月,金人依旧没有得到山西河北——那些守城的将士在家国面前选择了国。】
  【这一次, 金人又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女人来抵债吧, 一个宫女值五百锭银,歌女两百锭银, 普通民女一百锭银。】
  “奇耻大辱!”赵匡胤恨道。给金给银给花灯他也就忍了,现在竟然要用女人抵债!
  “你们这些男人是死光了吗?!”
  【对于农耕民族也就是中原人而言,敌人可以抢走财物, 但不能享用他们的女人和女儿——这是最后的底线。当然,宋朝没有底线。但是对于游牧部落而言, 带走被征服部落的女人,给征服者繁衍生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她们可以生育更为优秀的子女, 这都是恩赐。就像金国征服辽国, 带走了辽国贵族女人, 而这些女人并没有什么不情愿。】
  【金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原的女人会为此寻死觅活。】
  【对于华夏人而言, 只有华夏人才是人, 才是同类,周边游牧部落都是没有开化的动物, 委身服侍蛮夷无异于在畜生身下承欢。她们中一部分人选择自尽,一部分人被折磨致死,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活了下来。】
  【为了尽快给皇帝偿还债务,宋军满城搜捕女子,每个街道都能听到女子们的哀嚎之音。这些可怜女子在出城的路上,哭声震天撼地。在出城的路上她们见到了在城门口等候皇帝归来的官员,出声痛骂道‘尔等朝廷大臣官吏,作坏国家至此,今日却令我辈塞金人,尔等来何面目!’】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朝廷大臣被骂得不敢去看这些女子,只能背过脸去。】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赵匡胤反复念着这句话,越想越悲哀,只有男人无能才能让女人去御敌。
  他一直不屑于唐朝的和亲,认为李家皇帝无能,但现在他才明白,唐朝的和亲公主都是游牧部落自己求来的,二十多位和亲公主几乎全部善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