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赵桓喃喃道:“地方不大,人又矮小,史官这么能胡说八道呢!不过话说回来,比金人找的理由靠谱多了……”
  王安石当年有他那么能胡说八道,什么新党旧党,都是改革党!换成司马光一样,都是保守党!不用争了!
  ——
  “放屁!”朱元璋脸都气青了,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骂过人了,马皇后和朱标都在劝他要有皇帝的样子,不能随口骂人。
  “大明是亡了吗?老子是死了吗!”
  倭寇都是华夏了,那我是谁?
  当年做放牛娃的时候被这样侮|辱过,真是越活越过去了。
  【上面是第一个言论,当然还不够。于是有了第二个言论。】
  【汉人是羸弱的,而汉人周边的蛮夷是强大的,不然为何秦汉一直抗击匈奴却没有成效,汉武帝为了击退匈奴差点让国家财政崩溃;】
  【五胡能够乱华,攻入汉人的都城,抓走汉人皇帝,大开杀戒,还将汉人赶到江南苟且偷生;】
  【隋唐生活在突厥的阴影之下,唐朝解决突厥还是要靠扶植另一个异族,就算唐朝强盛又如何,还不是因为隋唐皇帝都有异族血脉,都不是正统的汉人;】
  【辽、金都把宋朝折磨得苦不堪言,靖康之耻就是例证!元军甚至征服了宋朝,打下的疆土比历代汉人王朝的疆土都要大;】
  【明朝又被异族所灭,且三百年里不是为北方蛮夷所困,就是被东南倭寇所扰。】
  【所以,只有异族血脉融入汉人身体,汉人才能够强大,否则就是软弱可欺的。】
  【对此,他们大书特书,大肆传播,让华夏在之后的七十年都深受其害!因为真的有小傻瓜信以为真了!】
  【所以,东瀛征服华夏是理所应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华夏再次强盛。华夏人应该欢迎东瀛人来帮助建设华夏,而不是抵抗。】
  李世民忍了好久,终于受不了了,“到底是谁,谁在说我是蛮夷,谁在说李杨两家都是蛮夷血脉!我们都是汉人!汉人!汉人!”
  东瀛是吧,只要你们有胆子来!
  李渊也气得不行,当即下诏:“告诉沿海关隘,凡是东瀛使团入朝,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记下‘隋唐皇帝都是汉人之类的字样’,并让他们带回东瀛,子子孙孙铭记下去!”
  雷光火石间,李世民突然想到,东瀛那边好像距离也不远,如果把他们归入大唐,以后那些恶心人的言乱也就不会发生了。
  “真是个好主意!”不过,那地方又穷,还多灾害,有什么用?
  【东瀛人罔顾事实,他们选择性在史书中摘取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却忽略了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
  【刘彻时代匈奴的心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五胡为什么能打进中原,还不是司马家作孽,内斗十年,让中原空虚,五胡趁机而入,他们建立政权后十有八九都选择了汉化;】
  【隋唐时代多少异族被打得绝于史书;明朝北拒鞑靼,南抗倭寇都有显著成效,甚至帮助棒子半岛三拒东瀛!】
  【所以,宋朝为什么要被异族按在地上摩擦!宋朝的软弱给他们留下了把柄,找到了给华夏使绊子,恶心华夏百姓几十年的漏洞。】
  “千古罪人,莫过如此!”赵匡胤觉得自己和蠢弟弟非常适合这个评价。
  第83章 第 83 章
  【如果没有上帝视角, 站在宋朝皇帝的角度,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当时的最优选择。但是他们为后世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不可估量。】
  【诚然,宋朝由于其特殊的立国思想, 产生了如赵构一般的奇葩皇帝,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在临安城随便找只狗狗放到那个位置都能躺赢。】
  【皇帝这个位置不好坐,赵构的皇位除外。】
  【难道华夏四百多个帝王, 就属赵构最拉胯吗?当然不是!】
  “我竟然不是倒数第一?”赵构原本已经躺平认嘲, 却出乎意料有人跟他作伴。“我得好好听听还有那个倒霉皇帝跟我不相上下。”
  赵匡胤汗颜, “不愧是大金忠臣完颜构,就凭借这脸皮也能远超历代皇帝了。东汉诸多幼帝都知道荣辱……”
  不愧是蠢弟弟的后人!
  ——
  朱元璋还没从后世的打击中清醒过来, 对天幕也没什么好话, 冷脸道:“你可真是够宽容。挫宋祸害华夏几百年,咱一辈子给他收拾烂摊子, 赵构都不算最拉胯的。”
  朱棣理解父亲的愤怒,但他习惯性顶嘴道:“万一是以后的皇帝呢?比如咱们家的?”说罢还拿眼睛偷偷瞅了一眼朱标。
  眼见朱元璋又要起身揍孩子,马皇后赶紧拦住他。朱标无奈地对弟弟说:“都什么时候了, 你就安心听天音。”
  朱元璋碍于马皇后和神仙在场,也不好直接拿鞭子抽儿子, “咱家皇帝都勤政爱民,不可能有赵构这种蠢货!”
  他能说出这样的话当然有把握!朱元璋认为, 自己和马皇后两个人生不出窝囊种子, 老大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按照老大的性子, 教导出的孩子可能是平庸无为的, 但绝不会是赵构这种贪生怕死的国家蛀虫!
  就连其他的嫡亲儿子他也能打包票!
  【这位皇帝, 号称叫门天子, 他是第一个留学瓦剌的华夏皇帝,是唯一能够与赵构匹敌的皇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