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你听起来像个骗钱的骗子,小莎,你知道那些庞氏骗局什么的推销人就是这么说的。”
“给我50万美元,我很确信它将在5年内变成500万美元。他们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了,在这一点上,它的投资风险远小于其他互联网公司。”
“给我分析报告,然后我才会签字。”
乔琳最后确实签了支票,不仅是这个在线约会网站项目,还有在线拍卖项目auctionweb和在线书店项目amazon.com。这些初创公司并没有要求大笔的投资,这让她足以冒些险。更关键的是同亿万富翁亚伦·加德纳的来往让她开始对这些跟计算机打交道的行业感兴趣了,后者曾经向她透露过他正在考虑策划一个投资公司,而这个公司的目的就是帮助这些科技行业的初创企业。这无疑极大地点燃了乔琳自己的投资热情。
除去这些跟她的艺术事业没关系的投资外,她的艺术事业无疑也让她的千万富翁身份更稳固了。《鱼缸》在全球至少售出了800万份,销售分成再加上乔琳本人在出版费中占据60%的分成,仅专辑一项,她就带走了1480万美元。这还没有额外计算单曲和其他播放带来的收入。
再加上为她挣得了近六千万美元的《临终影像》和至少带来了四千万美元的《非法宿醉》,总体来看,乔琳的资产总值已经稳稳地停在了九位数。尽管她还不能称呼自己为十亿富豪(billionaire),但是她可以挺直腰板说自己是白手起家的了!她的个人资产确实超过了她继承的财产总价值。
可乔琳满意了吗?
不,她想要更多!这不仅仅是钱,还是更多挑战和冒险!
显然,威尼斯电影节就是她的冒险旅途中的又一个新挑战。上一次出席威尼斯电影节时,她是独立单元国际影评人周入选电影的导演。这一次,她的第二部 电影就入选主竞赛单元了!这简直不能更棒了!
乔琳放松地靠在了沙发上,直到她的公关帕特·金斯利拿着几份杂志报纸走了进来。
“乔,你也许会想看看这个……”
乔琳笑意吟吟地问:“怎么了?”
她的笑容在看到封面时消失了。
那上面写着《英国乐队之战:最商业的私人战争,以及被钟爱的乔琳·阿普尔比》。
--------------------
回顾过去的风投市场历史,1995年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回报率最高的一年。但是乔妹在这一篇里会跟《恰逢其时》走不同的路线。
话说我一直有个迷思,中文里的“亿万富豪”到底是有多少钱?英文的billionaire非常明确就是至少得有10亿啦,不过其实如果有9个亿没到10个亿应该也可以叫billionaire。但是中文的呢?一个亿算吗?感觉这涉及到了中文里数字方面的虚指习惯。不过亿本身有十万的意思,那么亿万富豪就是十万万富豪,也就是一亿咯?
乔妹现在这个资产状况准确说叫centimillionaire,拥有一个亿美元或英镑资产估值的人。
第158章 tell-tale(十七)
===================================
《英国乐队之战:最商业的私人战争,以及被钟爱的乔琳·阿普尔比》
【谁是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届最成功的女性?你或许能想出不短的候选名单,但是乔琳·阿普尔比一定会出现在前三名。
这位现年22岁的紫色天鹅绒歌手不仅一手缔造了90年代以来另类摇滚界最成功的乐队之一,还是一位成功到惊人的电影人。如果有人忘了,那笔者很乐意列举一下她的头衔——1994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1994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女配角、1994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1994年独立精神奖最佳首部长片……由于版面问题,笔者决定停在这里。
这位有“神奇少女”之称的导演在交出2.4亿美元票房奇迹的《临终影像》后,近期又有新动向,她的新作史蒂芬·金原著改编电影《热泪伤痕》近日入围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将有资格同其它16部入围电影一起争夺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
然而她的心情可能不会像其他入围者那样愉悦,这位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地球上最美丽的50人”的女人正在卷入一场奇怪的战争,一场英国乐队之战。她的男友戴蒙·亚邦领导的英国乐队blur,同爱慕者利亚姆·盖勒格作为门面的英国乐队oasis前不久刚刚结束了一场英国排行榜上的混战。这场战争不仅成为了英国的全国性新闻,还彻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想要说清blur和oasis之间的矛盾,就得先说明什么是“英伦摇滚”(britpop)。这场所谓的英式摇滚乐运动,包括blur、oasis、elastica、pulp和supergrass,得先追溯到不列颠尼亚统治电波的时代。那时披头士、奇想和谁人乐队统治了60年代,buzzcocks、wire和the jam统治了70年代。而在十多年的空白后,新生的英国吉他乐队再次进入了英国单曲排行榜的前10名,他们击退了来自美国的垃圾摇滚入侵者,并且让激荡的爱国热情点燃了整个英国音乐界。
到目前为止,最大的英伦摇滚乐队是blur和oasis。他们同时选定了8月14日作为单曲发行的日期,谁的单曲将成为英国单曲榜第一名的决斗瞬间成为了英国的全国新闻。这种竞争被媒体们比作披头士乐队和滚石乐队之间的竞争,但实际上这两个60年代的乐队巨头之间有个君子协定,他们互相通告发行时间,不同时发行单曲。
blur和oasis间的恶劣竞争的背后或许是阶级和地区间的矛盾。blur来自英格兰南部的中产阶级,但其成员却迷恋伦敦的无产阶级生活方式。相比之下,oasis来自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其成员是真正的工人阶级出身。两支乐队都致力于恢复英国流行乐所失去的光辉,重新“入侵”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