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李元吉想说点什么,却又说不出口,毕竟李世民确实功劳很大,但这不是他觊觎帝位的原因,这么一想李元吉又挺起胸膛,酸言酸语地讽刺道,“就算封了这么多官职,还不只是个秦王。”
  所有人:........
  他们都麻了,齐王你不会说话就闭嘴好吗,没看见气氛又紧张了吗?
  朱元璋,“是该封赏,只是功高震主,属实不是长久之计。”
  还是李渊立太子立的太早了,但凡他晚一点立太子,之后都不会发生玄武门事变。
  朱标仔仔细细将李世民的事迹记下来,他想或许自己也应当提高一下武艺,嗯,还要加上弟弟们。
  康熙听着听着竟然也生出一丝羡慕,羡慕李渊能有个能力这么强的儿子替他打天下。
  【公元619年,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攻下浍州、王行本占据蒲州、吕崇茂反派拿下晋、浍二州[8],周围都是强势的对手,李渊想跑,但李世民觉得不行,太原是基业不能丢弃,于是被李渊派去打仗。】
  【要问为什么只派李世民去打仗,他的其他儿子不行吗?当然不行,李建成虽然有些才智,但打仗比不上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又是个纨绔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只能让李世民上。】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精锐冲到宋金刚行阵的后部,大败敌军,追了数十里;尉迟敬德投降[9]。在这期间,屈突通还提醒李世民注意尉迟敬德,不要让他统兵,李世民却一点也不担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0],这就是李世民的自信啊,也不怪那么多人喜欢他。】
  嬴政此时真的想说,为什么李世民不是他的儿子?!
  此子类他!
  扶苏望着略显激动地父皇,他抿了抿唇,心中也更加坚定要提升自己的信念,必定要让父皇看见他也不比别人差,只是,只是这李世民也太强了,让他都忍不住心生敬意。
  刘彻也叹息,只可惜不是他儿子,这要是他儿子多好,李渊可真好命啊!
  嫉妒,羡慕。
  杨坚已经命人去传诏让李渊进宫,这样的孩子在乱世都能如此出色,如果好好培养,杨坚都不敢相信那个场景。
  他的手甚至有些颤抖,脸部也恢复了一丝血色,“伽罗,我好像看到了隋朝的未来。”
  孤独伽罗同同一样欣喜,却又难掩郁色,如果这是他们的儿子该多好啊。
  武德年间,李渊再次绷不住了,他不是想跑,而是当时的局势,他如果不跑定会被人围攻,谁又能想到他这个儿子能夺回失地啊。
  李元吉听见天幕的话破防了,“什么叫纨绔子弟,只懂得吃喝玩乐?!”他才不是这样!
  “阿耶,这天幕说不定就是秦王弄出来的,为了祸乱朝纲!”
  李渊按着眉心,“元吉,休要胡说。”
  天幕突然出现,又是出现在空中,怎么可能是人为?李元吉真的想骂人,凭什么说李世民的时候就大夸特夸,到自己就是纨绔子弟,他李世民凭什么?
  李世民根本没看李元吉,他一直看着李渊,视线落在李渊皱着的眉心上,他抿紧唇,有一丝茫然,他太过出色也错了吗,打下大唐江山也错了吗?
  贞观年间,李世民脸颊甚至都有些粉色,用手扇了扇,被夸这么多次,他已经能淡然处之。
  长孙皇后看着他扣着衣角的另一只手,忍不住捂唇轻笑,陛下惯会装模作样。
  朱元璋注意到朱标有些情绪波动,安慰他,“标儿,你,你肯定能比得上李世民的。”说出的话都有些勉强,说完自己都讪笑几声。
  朱标有自知之明,“父皇,除了秦皇汉武以外,唐太宗无人可及。”
  这三位都是千古一帝,朱标他心知自己还差的远。
  别人的功绩都是越说越少,李世民的功绩却是越说越多,康熙叹一声,“不愧是千古一帝。”
  唐朝的百姓们知道太宗皇帝好,但是没想到他这么强,一时间夸赞声此起彼伏,文人墨客纷纷提笔给太宗皇帝写赞诗,他们的太宗皇帝配得上!
  第74章 弱国无外交
  74
  【因为收复失地,李世民又被加拜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当然没有,同年七月,李世民统帅军队在洛邑攻打王世充,当时李世民用骑兵引逗敌军,一度陷入被人活捉的局面,但李世民张弓杀敌,硬是杀敌数人,还俘获了敌方的大将燕颀,攻克洛阳城,很多人前来投降;九月接着进驻邙山,与王世充一万多人交战,再次击败王世充,斩敌首级三千,俘获敌方大将陈智略,王世充一个仓皇逃窜,他的部下杨庆投降,荥、汴等九州也一个个纷纷投降[1]。】
  【公元621年二月,李世民又进驻青城宫,没有营垒,李世民驻扎在北邙山、让取悦率先攻击王世充,两军交战之际,李世民率骑兵冲锋,自己冲在最前面,屈突通里应外合,打了一上午的时间,共俘获、斩首八千人[2],打的王世充不敢迎战,李世民就地驻扎修筑营垒准备长期围守,期间又有人带着部众来投降。】
  【恰巧窦建德率十多万兵来救王世充,李世民让屈突通在这边辅助李元吉守着王世充,自己则是去对抗窦建德,李世民派去的人知道窦建德偷袭阴谋,于是先引诱对方出兵,再按兵不动,让敌方军心溃散,之后率领骑兵攻击,在敌方还未整顿车列时,李世民的军队所向披靡,打的对方仓皇逃窜,这次追打三十里,斩敌人首级三千多,俘获敌人五万,活捉窦建德[3],至此山东平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