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仅苦还痛,现在他的心口都隐隐作痛,时时刻刻在提醒他,他的太子大哥想要杀他。
  李建成没有丝毫愧疚,他丝毫不心虚,回视李世民之后,他恨恨出声,“没想到二弟都将眼线安插到我的太子府,真是好大的能力。”
  王晊此时两股战战,他面色苍白,几乎站立不住,完了。
  贞观年间,李世民想起那段有些灰暗的时间,眼睛暗下来,要说他没有争的心,是不可能的,李建成不如他,凭什么要他屈于人下?
  贞观群臣也想起那次事变,也纷纷叹息,兄弟阋墙,实在是无可避免。
  朱元璋看着他的这群儿子们,“你们可不能如此。”
  这也能算得上是唐太宗最大的一个污点了。
  康熙哽住,也忆起天幕说的九子夺嫡,只是最近几个儿子的关系看起来也挺好的,根本不会到那种地步吧?
  【虽然从史书上能看到大多都是李世民的苦楚与无奈,但其实从李世民不愿离京就能看出来,李世民已有争储之心,是啊,他明明比李建成出色,为什么不能当皇帝?】
  【于是在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十多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此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根本不知也一起入朝,进入玄武门。】
  【在他们察觉危险时,想要回东宫和齐王府已经晚了,李世民出现在他们身后,李元吉见到他搭弓射箭想要射杀李世民,不知是不是太紧张,一连三次都没有射中,李世民却先搭弓射杀李建成,尉迟恭等人来了,将李元吉从马上射落,好巧不巧,李世民的马惊了,同样也倒在地上,有人把这一行为解释成李世民不忍杀害兄弟,悲伤之际失神坠马。】
  【不过谁也不知道当时李世民率怎么想的,李元吉趁着李世民爬不起来跑过去想勒死李世民,但是周围都是李世民的人,他自知不敌,于是想跑,最终被尉迟恭射杀。】
  【而此时的李渊正在做什么?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一个国家出现政变这种事,当皇帝的却根本不知情?此时也就能证明李世民早已经买通宫内外上下几乎所有人,李渊不知道也不意外,所以他没有选择为已死的李建成两人申冤,而是顺从臣子的心愿说,“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李世民率我素来的心愿啊。”】
  嬴政抽着嘴角,李渊这个皇帝当的可真窝囊啊,不过也都怪他,两兄弟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竟然还想着在中间搅和。
  扶苏知道李世民政变成功,虽已早早知道结果,但还是松了口气。
  刘彻挑眉,“这李元吉属实是个废物。”
  连续三次射箭都射不中,不是废物是什么,他还以为是什么旗鼓相当的政变呢,结果就这?
  杨坚出神良久,又是兄弟相杀,和杨勇和杨广何其相似,但又不一样,不一样的便是李世民太出色了,比杨广优秀百倍。
  武德年间。
  得知自己失败的李建成怔住,没想到就那么死了,死在了玄武门。
  李元吉大吼大叫,面色狰狞,“李世民,你杀害兄弟,枉为人!”
  他的内心十分恐惧,没想到李世民他真的敢,真的敢杀他们,李元吉求助地看向李渊,希望李渊能立即处死李世民。
  “废物!”李建成骂他,就这样还敢继续开口讲话,三次射箭都射不中,他就不该同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
  李渊却无可奈何,没听见天幕说宫内外的人都被李世民买通了吗?
  李世民目光淡淡地看着怒吼的李元吉,“是大哥和四弟先加害与我,我不过是以牙还牙罢了。”
  “好一个以牙还牙。”李建成冷笑,成王败寇,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贞观年间。
  李世民淡淡地笑了笑,目光悠远,成王败寇,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李渊看着天幕,听天幕讲那段往事,他苦笑一声,随即不再继续想那些令人烦躁的事情,既然现如今是李世民当皇帝,他管那么多也没有益处,还不如安心做自己的太上皇。
  天幕提及史书,他就揪着朱棣的耳朵,“说,究竟谁传的老子最喜欢你?”
  朱棣被揪的突然,都没来得及反应,“我怎么知道啊,父皇?”
  朱标在一旁幽幽笑出声,“本宫也想知道究竟是谁传的父皇最喜欢四弟。”
  其余几个兄弟都看着朱棣,受不了的朱棣直接躲在马皇后的身后,理直气壮,“我哪知道那些,说不定是别人乱写的传出去了。”
  反正肯定不是他写的。
  康熙摇头,将自己代入到李渊的位置,他皱了皱眉,似乎有些忍受不了身边的人都叛变的事情,都这样了,这个皇帝还能睡得着?
  【不管李渊是真心还是假意,玄武门事变最终以李世民的成功结束,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8月9日就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之后,派司空、裴寂在南郊烧柴祭天,大赦天下。将那些被责罚流放的人都放回、文武百官五品以上无爵位的赐爵位,六品以下加勋级一等,天下免赋税徭役一年,并放宫女三千人回家[1],不得不说唐太宗收买人心的手段太强了,如果是我我也心甘情愿为他卖命,毕竟谁能拒绝加官进爵呢?】
  武德年间,李建成冷笑,他这二弟平日里闷不吭声,实际上心眼特别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