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被天幕形容成鬼,必定会对大宋的朝堂造成什么乱象。
赵恒僵住脸,忘记了这一层,他支支吾吾,可偏偏寇準一直跪着,他闭上眼睛抖着声音,“将王钦若、丁谓等人押入大牢。”
苏轼没想到能再次听到天幕提及自己,可是他此时完全笑不出来,即便有贤臣,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照样被外族欺辱?
朱元璋,“宋仁宗倒也有些气性。”
只可惜他亲政太晚,朝堂也早就乌烟瘴气。
康熙感叹,宋仁宗挖掘人才倒是有一手,只可惜都没起到什么作用。
【赵祯在位时期,官僚队伍日益庞大,大家也还记得宋真宗时期就已经将国库挥霍一空,那如何维护这样庞大官僚队伍的开支?当然是剥削百姓、加重赋税、这种情况也造成民间起义频发、出现大量流民。】
【然而此时宋朝的朝廷管不了他们,外敌还在不断的侵扰。宋朝和西夏发生了战争,宋朝多次战败,不得已签约了‘庆历和议’:西夏表面臣服宋朝,宋朝每年赐予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西夏这边结束,辽国又趁机要挟,也就是之前所说的逼迫宋仁宗增加岁币。】
嬴政真怕自己气晕过去,他以为司马氏一族已经够逆天的,结果现在还来?
扶苏“那么多钱,每年都要给。”官僚队伍还不断增加,国库早就空虚,这些钱只能从百姓那出。
刘彻,“又是这么多的钱?!”
朝廷和朝廷真的比不了,宋朝每年都能拿出这么多钱给别人,而他的大汉呢,现在连打仗的钱都勉强凑够。
李世民愤怒,已经有过一次檀渊之盟,为何不训练军兵?
即便有再多的钱,没有武将守护江山,再多的钱也是定然被别人抢走!
宋朝
赵匡美接住赵匡胤的死亡视线,他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哪知道竟然真的有?
现在不仅给辽国岁币、还给西夏,宋朝真完了,赵匡美一想心里也难受。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耷拉着脑袋,此时的赵炅不敢开口,心中一直在否认,他不相信自己的后代都是这样的蠢货,肯定有强的!
咸平年间
赵恒张着嘴,“竟然变成这样了吗?”
他愣住,难道之前的檀渊之盟真的是错的?!
寇準目露凶狠,这次就算死也要阻止陛下议和!
宋仁宗真的想哭,母后曾垂帘听政,到自己亲政之时朝堂已经混乱不堪,他已经很努力在整治,但官僚队伍他拿捏不住,军权又不在自己的手上,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力啊。
朱元璋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从宋太宗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康熙也叹气,捏着老四的耳朵,“叫你儿子挥霍无度!”
胤禛突然被捏耳朵,他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康熙,其他阿哥也都看过来。
“哼。”康熙面无表情地放下,若不是胤禛在位时兢兢业业,他今天定要揍他一顿,敢挥霍大清的国库就该打!
第104章 弱国无外交
104
【外族不断试探宋朝的底线,宋朝内部本应该团结一致,奈何官僚阶级只顾眼前利益,日后遭受靖康耻也是活该!】
【国内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还有冗官、冗官、冗费的现象根本没办法解决,但宋仁宗已经没办法再去革新变法,1034年,宋仁宗出现‘不豫’的状况;1056年,上朝时突然手足舞蹈,口出涎水,说话颠三倒四;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月,宋仁宗接连失去三个孩子,身体每况愈下,众位大臣一直劝谏立储[1]。】
【于是在1062年,立赵曙为皇子,次年便重病去世。宋仁宗的死影响力很大,不只是京师、其他地区百姓人人哭泣哀悼,就连辽国人听了也皆哭之,辽道宗耶律洪基甚至说要给他立一个衣冠冢,此后辽朝历代君王‘奉其御容如祖宗’[2]。】
嬴政抽着嘴角,这宋仁宗不只对自己人好,对辽国人也好,不然人家会给他立衣冠冢吗?
扶苏刚想同情宋仁宗,结果听到最后,他的表情越来越迷茫,心情相当矛盾,一边想宋仁宗确实对百姓不错,一边又纠结,怎么听起来这么奇怪啊?
竟让他觉得天幕的话隐含着一丝讽刺?
刘彻偏开脸,想笑却又笑不出来,面对这样一个每年纳岁币的人,如果是他,他也会很难过的,毕竟那些钱可不是少数。
霍去病嘀咕着,“这样一个给钱的祖宗,死了谁不难过啊?”
卫青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可以这么想但不能这么说。
李世民眨着眼睛,叹气,一朝皇帝当成这样也是独一个了。
宋朝
赵匡胤指着赵炅继续骂起来,“你的子孙能耐真大!”让辽国皇帝给他立衣冠冢,真够格啊!
赵德昭兄弟俩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让辽国君主给他立衣冠冢,还真是第一人。
赵匡美在心里想,给钱的是大爷,要是有人给他这么多钱,不就是立个衣冠冢吗,他也可以。
庆历年间。
一群官员听见天幕骂他们的话,纷纷不自在地垂头、但也有人嘴硬开口,“能和平发展,为什么要打仗?”
“是啊,国内还有人起义造反,哪有时间去打辽国啊?”
宋仁宗听着他们的话,不知为什么真的很想笑,他眼睛里露出绝望,只怪他自己不行,这个皇帝还不如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