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嬴政忍不住用手遮住脸,表情似笑非笑,虽然天幕的话太过直白,但他也是这么想的,那边都造反了,为什么还要在意名声?
背上杀叔叔的名声总比死了强吧?
扶苏也在纠结,他想起唐朝玄武门的时间,这一次终于清晰意识到皇家无父子这句话,只是他还是忍不住叹气。
刘彻抽着嘴角,也不能拿年轻当借口了,这就是傻。可是当初削藩、流放其他叔叔的那股劲呢,怎么到朱棣这里全没了?
李世民不说话了,他喝了口水,还是不可避免地想到玄武门事变,都是权力乱人心,谁不想享有万人之上的权力?
赵匡胤眯着眼睛,果然还是得将孩子丢到军营中去,不然就会像朱允炆一样,手下的将领都去投降别人。
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在骂这个孙子,“家都快没了,还在意名声呢!”
朱棣撇嘴,“父皇,你到底向着谁?”
朱元璋对着他翻白眼,“我谁都不向着!”
他就喜欢他的大儿子和大孙子,要不是他们都去世了,轮得到朱允炆和朱棣?
朱棣:.......
建文年间
朱允炆已经有点被气到,他不由得问,“朕不想落得鱼死网破也错了吗?”
只是想起自焚的叔叔朱柏,他又一阵心虚,他也没想到朱柏会自焚,老老实实地接受削藩不行吗?朱允炆一阵心累。
如果此时朱棣知道朱允炆的想法,肯定会嗤笑一声,凭什么他们就得接受削藩?凭什么他们这群当叔叔的就得屈居在侄子之下?
皇位能者居之!
永乐年间
朱棣听到天幕说他不要脸,他气得不行,“朕怎么不要脸了?”
他哼哼唧唧骂了一会,最后叹了口气,对着朱高炽说,“派去搜惠帝的人都召回来吧。”
不管这个侄子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什么,终究是他登上了皇位。朱棣表情不明,不知道在想什么。
朱高炽轻轻应了一声。
康熙心想,果然还是得让儿子们见见世面,练得厚脸皮一些,不然面对朝廷中那些老油条那不得被欺负死。
【接下来的东昌、夹河、藳城之战也都胜利。面对如此气盛的燕军,朝廷想利用和谈、偷袭击败燕军,但被朱棣发现继续南下,经过多日的苦战,在1402年六月初八,燕军抵达龙潭,距离朱允炆所在的金陵只有30公里,朝野大震。】
【之后三次谈判都没有结果,燕军直抵金陵,此战已然有了结局,朝臣开门投降。接下来当然是朱棣当上皇帝,为明成祖,那朱允炆呢?】
【有一种说法是自焚而死,也有另一种说法是逃出金陵,在各地流浪,这也是他被称为流浪皇帝的原因。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让人唏嘘,自焚而死,不知道他的叔叔朱柏看到会作何而想;四处流浪,不知道朱元璋和朱标看到又会怎么想。】
洪武末年
朱柏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他愤怒朱允炆不把他当人,却又对这个侄子起了一丝怜悯之心,最终愣愣地坐在那叹口气。
此时心最乱的应该是父皇才对,他一个叔叔就不要操心了。
朱元璋此时确实很心累,甚至几次呕血,他怎么也没想到朱家竟然内讧起来?
他看着朱允炆又想起其他儿子,立孙子为皇帝真的错了吗?那朱棣呢?他又做的如何?
朱元璋硬生生被气的直接坐直身体,他倒要好好看看朱棣怎么治理天下。
第123章 弱国无外交
123
【1402年,朱棣即位,改国号为‘永乐’。那朱棣有没有什么别的称呼?当然有!】
【‘篡位皇帝’,这也是大家熟知的称呼,但是朱棣不喜欢别人叫他篡位皇帝,我们千万不要当着他的面说他篡位,不然篡位的朱棣肯定会生气的,即便史书上明明白白写着他造反篡位,我们也千万不要说他篡位,篡位的朱棣是不会承认的,大家懂了吗?】
天幕的话让所有古人都晕乎乎的,他们的脑袋都快转圈了,只听见了一个词语‘篡位’。
“天幕在说什么?之前不是讲过吗?”
都说了他是篡位的,怎么还让大家不要讲?
然而像一些心思敏感的人此时已经了解天幕的话中意,他们闷头憋笑,最后实在是憋不住直接笑出声。
嬴政咳了几声,心中却在想,难不成这个朱棣在意这个事情?
都做了还有什么好在意的?
扶苏也秒懂,他咳几声用袖子遮脸装作喝水,天幕说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刘彻挑眉,“怪不得要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出兵,原来是不想背上造反的名声。”
可惜咯,史书上可是明明白白地写着,谁也改变不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天幕简直是太会揶揄人了,也不知道这位曾经的燕王听到天幕的话会怎么想。
贞观群臣,程咬金被天幕的话弄的稀里糊涂,他清澈的大眼睛看向一旁的房玄龄等人,“天幕在讲什么?稀里糊涂一大串。”
李靖在一旁开口问,“知节,你听到了什么?”
“篡位啊。”程咬金指着天幕,“天幕都说了那么多次,我怎么会听不见?”
他的话又让其他人笑出声。
赵匡胤也哈哈大笑,他和这个朱棣不太熟,不然肯定是要去问一下此时他现在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