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
  秦霁顿步,凝视着投在屏风上的两个身影。
  她已经找到装着佛经的木匣,就放在四方梨木矮脚桌上,一眼就能看见。
  秦霁没拿,也没继续听后面的话,直接回了自己院子。采莲恰巧在她进门的时候醒过来,她揉揉眼睛,“小姐?你去哪儿了?”
  秦霁指指外面,示意隔间。
  *
  东厢客房。
  这是何晟为陆迢安排住下的房间。
  司午从后墙翻进来,面带急色。他进了正中那间屋,将得来的消息呈到案前。
  “大爷,是六皇子的亲信。属下打探过了,六皇子被派到封地后,每年都要从各州纳五个民女为妾。今日他那亲信曾见过姑娘一面,知道姑娘待字闺中,于是把念头打到这里。”
  陆迢提笔沾墨,头也不抬地问道:“何家人应下了?”
  “是,民不与官斗,何老太太嫡亲的孙子在远县当差,她心底约莫不愿,但禁不住那边吓唬,当时就把姑娘给卖了。”
  屋内只有笔毫划动纸张的声音,稍顷,陆迢将封好的信笺给他,“去松书那里取一样东西,三日内回来。”
  松书在金陵,自黎州启程,沿路快马快船,三日不算为难。
  司午出门后不久,赵望端着刚熬好的药进了房。
  “大爷,这是大夫新开的方,药气是最轻的了。”
  他一进来,屋子里便都是这股药味,陆迢攒眉,思量过后没叫他走。
  “现在什么时辰?”
  “酉时三刻。”
  还早,陆迢接过药一饮而尽,压下满喉的苦味,去了窗轩处。
  窗外枯黄的叶落了满地,再无其他花草。墙上覆着一层青苔,入秋后变成暗色,干瘪附着在墙头,沉闷无趣。
  三年里,秦霁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什么也不记得,谁也不认识,连一个能放心信任的人也没有。
  今日那何家老太待她比亲孙还要热络,陆迢坐在下首,把秦霁看得明明白白。
  她不自在。
  前几日马车上与她遇见,那副打扮和行动,分明是想走。
  陆迢摩挲着手上的扳指,倏尔一顿。
  她真的什么都不记得么?又或者,她都想起了什么?
  今日秦霁说她在江省长大,陆迢清楚,这与那天一声声的表哥一样,都是为了诓骗自己。
  原来再认识一次,她还是想同他撇清。
  晚风吹进来,沁着丝丝凉意,身上药气被吹散的同时,陆迢胸口一阵发痒,忍不住掩唇,连串咳嗽从指缝溢出。
  胸腔起伏震颤,撕扯着将愈的伤口,裂开一道道细缝。
  痛也好,痛起来,反倒不那么难受。
  待药气散尽,陆迢在衣箱里寻出一件月白菱纹直裰换上,在镜前坐了些时候。
  秦霁看脸,表现得虽不明显,可于细微处的不同,陆迢知道。
  譬如那个何晟,她喊得再亲切,目光在他脸上都是一滑而过,从不多看。
  一个时辰过去,天黑下来。
  秦霁从净室出来,长发还披散在肩头,湿漉漉往下滴着水珠。
  到了屋外,她没让采莲跟进来,“你去歇罢,我擦干头发就睡了。”
  秦霁晚上一贯不要人伺候,是个极省事的主子,采莲并未多想,如往常一般自己回偏房。
  蜕巾裹着湿发一遍遍揉搓,指尖变得皴皱,秦霁也没有发觉,视线停滞在一片虚空。
  她本来就打算走,听到今日这话,更是非走不可。
  今日看到的那辆马车,一派权贵之气,前面赶车的小厮都是高高仰着头,不拿正眼看人。
  自己这回,一定会给何家人添不小的麻烦。
  这样做算什么呢?
  忘恩负义还是恩将仇报?总归都不是好词。
  可是秦霁不愿意为这三年赔上自己一生。
  她没有选过。
  窗边飞过一只鹧鸪,断续的叫声让秦霁回过神来,一晃眼,烛盘上堆满了蜡油,只剩下短短一截烛芯还在苟延残喘。
  夜已深,秦霁毫无困意。
  她推开对着院中的支摘窗,翻了出去。
  一轮圆月挂在茕茕夜空,月光浸透了秋末的凉。
  秦霁走到院墙边,一抬头,身体里像是有某种记忆被唤醒,伸手攀了上去。
  再醒神,她坐在院墙之上,抬眸便看清何府的各间院落,外面街道也能看到一些。
  秦霁侧了侧身子,边看着那几间院落,边谋划几日后的出逃路线。
  何府做着药材生意,前门临街,处处热闹,离衙门也近。
  后门却截然不同,走个五里七里,便有一处矮山坡,那山坡归何家所有,早些年专门雇人在那里种了药材。
  近年药材铺子生意冷清,那处山坡跟着荒废下来。
  良久,秦霁叹了一道,肩脊微微松懈。视线随之下落,意外撞进一对漆黑明亮的瞳仁。
  陆迢仰首对她一笑,“何姑娘,好巧。”
  这算巧么?
  是有人处心积虑才对。
  三更半夜,也不知他在这里站了多久。
  秦霁默了默,决定不搭理他,回房里去。手撑在墙头缓缓折身,转到一半,她膝窝忽地一软。
  脚下没有任何凭倚,离地面还有好长一段,黑漆漆看不清地面。
  刚刚是怎么上来的?
  秦霁坐在墙头,扣紧了砖瓦,一时不敢再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