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失踪少女名叫舒兰,家住湘东著名的贫困县,远盐县的一个村庄,年龄同样也是十八岁。
  1994年三月,当时才十六岁的舒兰被远房叔叔舒勇刚带到星市当保姆。舒勇刚和舒兰是同村人,前几年在星市做生意赚了些钱,和原配离婚之后另娶小娇妻,生下一个儿子,宝贝得很,便想着从自己老家请个老实姑娘来当保姆,做家务、带孩子。
  舒兰在家里排行老三,朴实勤劳,再加上她读过初中,生得也标致,就被回老家探亲的舒勇刚看中,带到星市来。
  到了1996年,舒兰的家人联系不上舒兰,也不再收到她寄回来的钱,这才急了,派舒兰的大哥舒远昌去找舒勇刚。
  舒勇刚却说1996年五月他妻子怀疑舒兰偷钱,两人发生争执,舒兰愤而离家,从此就没有再见过。
  舒远昌在舒勇刚家里大闹一场,舒勇刚报警,这才有了失踪案的立案。
  谭阳接下这桩案子,调查到后面,最后一个知道舒兰去处的是舒勇刚邻居家的小保姆,她说舒兰曾经提过新希望家政公司,可能是到那里找工作去了。
  可是谭阳带队到新希望家政公司调查,对方说舒兰的确来过他们公司,想找一份照顾孩子的保姆工作,公司给她登记之后便让她回去等通知。不过因为舒兰既没有bp机,也没有电话,最后约定每隔一天过来问问消息。公司那个时候业务不多,舒兰来过几次之后就没有再来了。
  关于舒兰的消息最后断在了这里。
  舒兰在星市两年,一直在舒勇刚家帮着带孩子、做家务,平时很少出门,对旁边环境也不熟悉,在这里更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她这一失踪,根本找不到任何踪迹。
  据称后来舒勇刚给舒兰的父母赔了些钱,毕竟都是乡亲,把别人家的女儿带到大城市来,却逼得她一个人跑掉,舒勇刚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了解过案子的大致情形之后,夏木繁与队员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我们得了解清楚,这三年时间樊灵薇、舒兰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家里人支支吾吾?难道去了见不得人的地方吗?”
  “对啊,她们失踪的时候都是十八岁,应该都办了身份证吧?她们先前都会主动给家人写信、寄钱,为什么那三年却一点消息都没有?外出打工?她俩都是农村孩子,没什么见识,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我看,这一切都是那家新希望家政公司在捣鬼!说不定她们就是被这家公司给卖了。”
  “可是,如果是那个家政公司把她们卖了,卖到哪里去了?怎么三年之后又让她们回了家?”
  “太奇怪了。”
  第180章 共同点
  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了一阵,却没有什么头绪。
  两名失踪女子已经找到,其实只要问问她们这三年去了哪里,一切也就迎刃而解。只是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她们不愿意露面,她们的家人都对这三年讳莫如深,如果想要撬开他们的嘴,恐怕还得从别的地方入手。
  孙羡兵在白板上写下舒兰这个名字,然后在舒兰的名字旁写下了她在星市的两个落脚点:舒勇刚家、彩霞宾馆。
  夏木繁走到白板旁边,伸出手点了点明丽地下室和彩霞宾馆:“这两个地方都是两个女孩子临时落脚的点,难道没有找到有用的线索?”
  龚卫国拿起卷宗再次认真查看,回答道:“并没有,明丽小区地下室、彩霞宾馆都属于收费低廉、环境恶劣、鱼龙混杂的地方。两个独居女孩住在那里,平时根本不敢和周边的人打交道,都是深入简出,因此不管是房东也好,家庭宾馆的老板也罢,都没有过多关注这两个女孩。”
  夏木繁问:“谭队就没仔细盘问一下他们?”有时候不排除房东和宾馆老板为了逃避责任而选择闭口不言,这个时候就得警察采取一点审讯技巧了。
  说曹操,曹操到。
  刚提到谭队二字,特别行动队的办公室门便被人敲响,一名身材高大、头发微秃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男子抬起头摸了摸稀疏的脑门儿,哈哈一笑,大踏步走到夏木繁面前,伸出手来:“你好,是夏队吧?我是谭阳。”
  夏木繁抬手与他相握:“谭队你来的正好,我们在讨论你们接手的那两起少女失踪案。”
  谭阳虽说因为头发少比较显老,但眉眼舒展、笑声爽朗,一看就是个好相处的人,他主动说明来意:“刚刚方处给我打电话,让我到你们队里来转转,你们是新人,可能对我们处还不是特别熟悉,借这个案子大家一起了解了解。”
  初到新单位难免会有些拘谨,但是面对如此热情的新同事,夏木繁心情很愉快:“那就多谢谭队。来,我来给谭队做个介绍。”
  夏木繁向谭阳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成员,谭阳一一与众人握手:“欢迎大家随时过来聊闲天,大家搞侦查工作的刑警,互相之间多交流有助于破案,是不是?”
  龚卫国和孙羡兵本来就是个爱热闹的人,高高兴兴和谭阳聊起了天。
  谭阳和大家说起了刚刚侦破的一起案子,他口才很好,说的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众人都听得很投入,时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
  一个小案子,瞬间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话题重新回到这两起失踪案,龚卫国问谭阳:“你们当时是怎么样的一个侦查过程?为什么最后没有找到人就匆匆结案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