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蔡琛张了张口,犹犹豫豫地道,“没什么。”
  看来这是真有事了。
  张祯握住她的手,“阿娘,有事你就说。”
  张淙也道,“你就说罢,兴许神悦有办法呢。”
  蔡琛便不再多想,问道,“神悦,你在大将军面前,能说上话么?”
  张祯很有信心地道:“能。”
  蔡琛急切道,“那能否请大将军救一救你外叔祖?”
  外叔祖?
  蔡邕?!
  张祯:“......阿娘说的是昭姬姨母的父亲?”
  蔡琛:“正是。他被王司徒下了廷尉!”
  张祯颇感无语。
  王允动作也太快了吧?
  他都被自己气成那样了,还能抽空抓蔡邕?
  真.时间管理大师。
  “阿娘,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蔡琛垂泪道,“昨日。”
  今日蔡文姬拖着病体过来求救,说是昨日董卓被吕布刺杀时,蔡邕正好与王允在一起,听到董卓的死讯,情不自禁叹息了一声。
  王允勃然大怒,说他是董卓同党,当即命人将其押至廷尉处问罪。
  张祯暗道原来如此。
  事情发生在她与王允对线之前,而非之后。
  蔡邕真倒霉,偏被王允当场抓住。
  话说王允也是翻脸无情,上一息还是谈笑风生的朋友,下一息就是势不两立的仇敌。
  蔡琛又道,“神悦,你外叔祖绝非董卓同党!”
  张泽也道,“蔡中郎有大才,杀之可惜!神悦,你若能救,便救一救罢!”
  张祯:“大家放心,我必救外叔祖!”
  张泽赞道,“这才是我张家女郎君!”
  蔡琛看了看他,没说话。
  回到自家松茂院,拉着小女儿交待道,“神悦,我虽然希望你能救你外叔祖,但你自己的安危更为重要,量力而行!”
  张祯笑道,“阿娘,我心里有数。”
  她必须救蔡邕。
  不是因为大家是亲戚,而是因为“杀蔡邕”是个极大的错误,后果极其严重。
  王允已经用血的教训证明了这一点。
  ——
  次日并非大朝会,几名公卿应吕布之召,齐聚承明殿,商议如何处置董卓在京中的部属以及凉州军。
  张祯堂而皇之的坐在他身侧,无人敢置喙。
  经过这一日一夜的发酵,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新任大将军吕布有个极为宠信的心腹,道号浮云。
  消息灵通些的,还知道了她的俗家来历。
  有人尊称她浮云道长,有人骂她是祸国妖道。
  但当着吕布的面,对她全是笑脸。
  说是“商议”,其实吕布早有主张,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但对于他的主张,王允不太赞同。
  “大将军,老夫以为不妥。此辈原本无罪,只是听从董卓差遣而已。若是给他们加上恶逆的罪名,再特意赦免,反而使他们猜疑恐惧,难以安心。以罪治之,方是上策。”
  张祯扑哧一声笑了。
  司徒大人,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
  以前听爷爷讲三国,讲到这一段时,祖孙两人都会笑个不停。
  王允这逻辑能力,着实不太行。
  短短几句话里,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矛盾。
  说此辈无罪的是他,最后要治罪的也是他。
  你都不知道他这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王允面露不悦,便有拥趸指责张祯无礼。
  吕布和颜悦色道,“浮云道长,有何高见?”
  张祯笑道,“不敢不敢。”
  她可不敢指出王允思维逻辑的矛盾之处,要是再将其气晕,她这“妖道”之名可就坐实了。
  王允冷哼一声,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吕布貌似认真倾听,实际上左耳进右耳出,最后还是坚持己见,赦免董卓在京中一干部属。
  并将董卓府中缴获的财物赏赐给公卿、将校。
  王允虽然反对,却也无可奈何。
  张祯不跟他争论,也是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
  毕竟,大将军才是朝中头号实权人物。
  第30章 大概是因为蠢
  接着就说到凉州军。
  王允的思路同样很矛盾,一会儿说要削夺凉州兵将领的兵权,取缔其军,并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一会儿又说不能让关东兵屯驻在西凉险恶之地,以免让他们猜忌朝廷。
  零零散散说了一大通。
  吕布越听脸色越怪,这老儿究竟要说什么?
  张祯靠近他,悄声道,“被绕晕了么?”
  吕布也悄声道:“没晕,我看晕的是他自己。”
  张祯:“司徒大人处理具体政务是把好手,大事别听他的。”
  历史已经证明,王允根本拿不出对待凉州兵的有效办法。
  吕布微笑,“好!”
  等王允说完,吕布也说了自己的决定。
  一是布告天下,赦免李傕、郭汜、张济等凉州军将领,以及游荡在外的董卓原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
  二是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调往凉州,从此统帅凉州军。
  但皇甫嵩不是一个人过去,他会带一些副将。
  而这些副将,全部来自吕布麾下。
  皇甫嵩年事已高,总有一日会老去,到那时,借他之手整顿好的凉州军就将归于吕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