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不,不是掼盆的价格,是大将军许可他们制作掼盆的价格。
  张祯:“......诸君也不亏,下次贫道想出别的农具,优先你们。”
  众郎君眼睛一亮,“君子一言?”
  张祯:“驷马难追!”
  郎君们满意而归。
  有浮云道长这句话,回家不怕挨骂了。
  次日称重,吕布专程从军营赶来。
  周围村庄也有许多人来看热闹。
  为减少误差,称重的大秤乃是军中所用。
  宝镜川十顷良田,共收获稻谷二十四万三千六百斤,平均下来亩产约二百四十三斤。
  而去年,此地稻谷亩产一百一十六斤。
  增产一倍有余。
  光看数字,兴许不觉得怎么样。
  可小山一样的稻谷就堆在眼前,冲击力极为强烈!
  庄头周有金抓着金黄的稻粒,老泪纵横,声音几度哽咽,“大将军,这,这是百年难遇的大丰收啊!”
  朱老汉、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等人也激动不已。
  种田半辈子,没见过这样的丰收。
  张五郎让大家按方子制肥料时,他们还暗暗抱怨,觉得麻烦。
  没想到啊!
  那些肥料真的能丰产!
  若是施得早一些,兴许能更好!
  他们这般高兴,还有一个原因。
  浮云道长曾经承诺,若比去年丰收,只要多收一斤,除了口粮之外,还让大王庄多留下一两。
  为此,他们伺候庄稼比伺候老娘还精心。
  如今丰收了一倍多,他们能留下多少,实在算不出。
  但哪怕浮云道长说话不算数,不让他们一斤留一两,只留半两,那也能活过这一年了!
  何况,浮云道长说出来的话,从来没有不算数过。
  发了!
  他们大王庄今年发了!
  吕布放声大笑,拍着张祯的肩膀,对众人大声道,“此皆浮云道长之功!”
  从军士到庄户,所有人看她的目光都带着敬仰。
  张祯谦虚道,“大将军过誉,贫道一人能成什么事?若真有功,也是课农司的功劳!”
  事实上,她也没想到那两种肥料作用会这么大。
  估计是因为以前从没施过,因此生了奇效。
  吕布挑眉笑道,“浮云道长有功,课农司有功,皇庄所有庄户都有功!赏!”
  一声令下,一队军士用箩筐担着五铢钱来到晒谷场。
  庄头周有金赏千钱,朱老汉、李四麻、方大郎、姚瘸子等课农司属吏各赏八百钱,庄户每家赏五百钱。
  张祯也想起当初的承诺,立时跟吕布说了,吕布自然不会反对。
  比去年多收的十二万七千六百斤,大王庄留下一万二千七百六十斤,再按成丁、半丁均分下去。
  大王庄立刻陷入欢乐的海洋。
  人人狂喜,个个带笑,一片感恩戴德之声。
  陈宫和贾诩互视一眼,都觉得这个主公跟对了。
  吕奉先或许不怎么聪明,行事却大气,而且运势极好。
  第77章 果然,劳动人民是最有智慧的
  围观宝镜川稻谷称重的人们陆续散去。
  可以想象,皇庄大丰收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关中士族。
  浮云道长的大名,必然也会随之传扬。
  吕布与有荣焉,骄傲地道,“往后看谁还敢说神悦只会谄媚本将!”
  这不是还会种田么?
  种得还特别好!
  张祯忙问,“竟有人这般污蔑我?是谁?”
  她不是谄媚,是忽悠啊!
  两者区别很大!
  究竟是谁在败坏她名声?不可轻饶!
  吕布:“......莫须有罢。”
  但他没听见过。
  只是他自己这么认为。
  ——“谄媚”还说轻了呢,神悦每天对他甜言蜜语哈哈哈。
  张祯很气愤,“大将军下次若是听到,还请告知我!”
  她倒要问问,她何曾谄媚吕布?!
  她可没生谄媚的嘴脸!
  吕布安抚道,“神悦莫恼,谁敢再说,本将治他的罪!”
  张祯:“多谢大将军!”
  两日后,派去霸陵县小河柳、新丰县鸭头岭督促收割的人回来了。
  这两处也都丰收。
  小河柳十五顷良田,共收获稻谷三十五万八千五百斤,亩产二百三十九斤,去年亩产是一百一十斤。
  虽比宝镜川略低,也属正常。
  鸭头岭却让众人喜出望外。
  三顷小麦,共收七万九千五百斤,亩产二百六十五斤,去年亩产一百二十斤。
  五顷稻谷,共收十三万四千斤,亩产达到二百六十八斤,去年亩产则是一百零九斤。
  单以亩产来看,鸭头岭最高。
  而且高得有点多。
  张祯猜测其中必有缘故,请吕布派军士快马请来杏花庄的庄头钱栓子,以及几位课农司属吏。
  先说了数据对比,大力表扬一番,又问他们有何诀窍。
  几人都面色激动地看向年纪最轻的那个。
  张祯记得,这人似乎叫卫成。
  她去杏花庄时,就属他问的问题最多。
  见大家都在看他,卫成很紧张,满脸通红,手足无措,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张祯觉得他是害怕吕布,以目光示意吕布先出去。
  吕布假装不懂,和善地道,“你大胆说来,就算说错,也没有人怪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