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吕布眉目含笑,“想到哪儿去了?最多同屋!”
  这几日朝夕相处,他一颗心渐渐安定,不像之前那样五内俱焚。
  感觉还能再忍一忍。
  张祯:“......我想什么了?我什么都没想!”
  吕布一脸宠溺,“好好好,你没想,我想!”
  第267章 我替大人庆幸
  张祯上表诸葛玄为辽东太守之前,先给他去了封信。
  两名精兵带着这封信,一路找到南阳诸葛家。
  诸葛玄却不在,诸葛亮也不在,家中只有诸葛亮的二姐诸葛暄和兄弟诸葛均。
  说是那叔侄俩去襄阳看望他们的大姐诸葛晴。
  诸葛晴几年前就已出嫁,嫁的是襄阳望族蒯祺。
  而蒯祺,是蒯良、蒯越的侄儿。
  张祯要是知道这一层关系,更得感慨三国是个圈。
  两名精兵又追到襄阳,在蒯家找到了诸葛玄。
  得知这信是张祯写来的,诸葛玄愣了愣,匆忙展信,看完递给侄儿。
  诸葛亮也看得很快,心里极为感动。
  叔父固然有才,可天下有才者多矣,神悦阿姐不荐别人,却荐自家叔父,定是因为他。
  这份情谊,他牢记在心。
  “叔父意下如何?”
  诸葛玄一捋胡须,笑道,“敢不从命!”
  听说辽东风物与中原大不相同,能去见识一番,是他的荣幸。
  侄儿认的这位阿姐,还真把他们当自己人了。
  他也愿为她,为朝廷守好辽东!
  诸葛亮笑道:“我随叔父前去!”
  踏遍大汉疆域,是他的夙愿!
  诸葛玄一击掌,放声大笑,“好!”
  这侄儿年纪不大,却极为聪慧,有他相助,不愁稳不住辽东。
  兄长虽早逝,可喜后继有人。
  侄儿的名字,也是兄长根据其生辰八字取的,用神为火,是为亮。
  亮,则孔明。
  果真是心明眼亮,凡事洞若观火。
  当下回了信,感谢张祯的举荐,表明自己愿意去,“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诸葛亮也写了一封,嘱她保重身体。
  等两名精兵离开,诸葛玄忽想起他们来襄阳的目的,眉头微皱,踌躇道,“这举荐来得不是时候,只恐刘景升疑我有私。”
  诸葛亮笑道,“叔父尽管照实说。”
  诸葛玄一怔,“你的意思是,直接告知刘景升,张神悦荐我为辽东太守?”
  诸葛亮:“没错。咱们一见面,叔父便坦然告之!”
  诸葛玄略一思索,也回过味来,叹道,“还是你见事明白!”
  他们这次来襄阳,看望诸葛晴只是托辞,否则就带上诸葛暄和诸葛均了。
  主要是来劝说刘表顺应大势。
  什么大势呢?
  自然是奉上税赋,臣服朝廷,不做无谓的挣扎。
  这是诸葛亮先提起来的,诸葛玄也觉得有理,便走这一遭。
  名刺已递上去两日,刘表却卧病在床,无法见客。
  说来也是巧,叔侄俩正聊着,蒯祺就来给他们报信,言道刘表今日精神尚好,想见他们。
  诸葛玄一喜,带着侄儿就要出门。
  临走想起一事,问道,“陈登走了么?”
  蒯祺苦笑道,“没走。”
  诸葛亮关切地道,“姐夫,此人重利薄义,不可深交!”
  为家族利益,就能谋出这么大的局,既无德,也无智。
  就是一急功近利之徒。
  蒯家与其相交,只怕会受其害。
  何况,他那位阿姐,可不是以德报怨的人。
  谁若害她、害朝廷,她必然加倍奉还。
  袁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因着大姐的缘故,他也不想看到蒯家落败。
  蒯祺无奈地道,“孔明啊,请神容易送神难!”
  对于刘表而言,张祯是难送的神。
  对于蒯家而言,那难送的神就是陈登。
  事实上,此时两位叔父已经后悔了,认为不该招惹张祯。
  也觉得是上了陈登的当。
  可又不能割袍断义,只能慢慢冷着,希望陈登自己离去,大家都体面。
  陈登却像是看不出来,依然厚着脸皮住在蒯家。
  蒯家高门望族,名声在外,做不出赶客的事儿,而且陈登也出自官宦世家,不好过于得罪。
  私下里很是烦恼。
  诸葛亮明白蒯家的难处,但还是道,“姐夫,早做决断!”
  这一次,蒯家必然付出代价。
  至于这代价有多重,就看他们接下来怎么做了。
  他只是还未成家立业的姻亲,能给出建议,却不能替他们做决定。
  蒯祺郑重地道,“多谢孔明提醒!”
  他这舅子可不是一般的少年郎,去年将冀州逢措气得卒中,还劝得袁术不出兵助袁绍。
  打那儿以后,这舅子的话,他便不敢等闲视之。
  ——
  刘表在静室见诸葛叔侄俩,脸色苍白,举止无力。
  但好歹能坐起来了。
  气喘吁吁地道,“胤谊,多日不见,一向可好?”
  诸葛玄大皱眉头,“景升兄,你怎地,怎地成这样了?”
  上次相见,刘景升还老当益壮,精神饱满。
  眼下看来,怎么像是命不久矣?
  刘表和他相识多年,故而也不敷衍,恨声道,“祢衡小儿,气煞我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