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大饼画得又香又圆,听得众人慷慨激昂,誓要做好此事。
  陈宫、贾诩在一旁也是咋舌。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要去冲锋陷阵,为朝争光。
  神悦当了长公主,口才也没退步,还更精进了。
  这方面,真是谁都不服就服她。
  等众人退下,贾诩叹道,“鼓动人心的能耐,神悦世间第一流。”
  张祯很谦虚,“一般一般!”
  心说那是你们没见过某销,如果见过,就知道我这只是初级水平。
  吕布淡淡道,“文和先生,你这话不对。”
  贾诩十分惊奇,“哦,哪不对?”
  他没听错罢?吕奉先也有否定张神悦的一天?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吕布反问,“神悦哪样不是世间第一流?”
  又岂止鼓动人心一项?
  贾诩:“......是我失言。”
  呵呵,叫你多嘴。
  明知吕奉先千方百计讨好张神悦,还给他制造机会。
  张祯也是脸红。
  单独相处时无脑夸也就算了,这还有旁人呢,多不好意思。
  又派人请来高顺,让他安排士卒护送课农司一行,与刘范、张鲁的使者一道回去。
  为啥不跟吕布说?
  因为说了他也只会找高顺,还不如一步到位。
  两家的信使,也都以朝廷的名义赐下布匹、金币、书籍。
  ——当然不是赐给他们的,是赐给他们的主子。
  张乐知道自家师君早跟朝廷是自己人,安然收下。
  刘范的使者却感激涕零,大为激动,也终于放下了心,觉得朝廷不会跟主家算后账。
  至此,大汉十三个州,一千二百六十个县,都安置了课农司及下辖的肥料厂。
  本来是一千一百九十个县,但上次北征,打到了鲜卑王庭。
  县也随之增加。
  根据县的大小,派去的人员数量也有所不同。
  全部加在一起,课农司属吏有六千三百人,肥料厂有七万零五人。
  若不是张祯未雨绸缪,早有准备,课农司派不出这么多属吏。
  而肥料厂的七万多退伍士卒,也顺便解决了军队臃肿的问题。
  用吕布的话来说,像是脱去了一件破旧累赘的衣裳,面容更为光鲜,行动也更为便捷。
  张祯:“......大将军,这话千万不要外传,免得有伤军心。”
  吕布不以为意,“神悦勿忧,没这么脆弱!”
  军心若是这么脆弱,还打什么仗。
  张祯便也不纠结于此,跟他说道,“大将军,我欲征召刘焉麾下三人。”
  吕布:“谁?”
  张祯:“甘宁、张松、李严!”
  想要经略东南,没有锦帆贼甘兴霸怎么行?
  此人是为孙策准备的。
  至于张松,太过精明,留他在益州恐生后患,还是弄到长安为好。
  本来还有个法正,但这个时期,法正还没入蜀,还在老家郿县。
  张祯也没有特意去找。
  ——益州牧刘璋,基本就是被这两个人卖给了刘备。
  说他们是小人吧,倒也不见得,还是那句话,三国人都太有主见。
  无论是主公群体,还是武将群体、谋士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维护,也有自己的道要证。
  合则一起冲,不合则另择明主。
  没有什么选了就不能变的说法。
  正因如此,关羽、张飞、高顺等人的从一而终,才显得那么珍稀。
  不过这一世,刘焉选中的继承人明显是刘范,没刘璋什么事,他也就没了被卖的风险。
  再说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之臣。
  有人说,刘备是想用李严制衡诸葛亮。
  可这句话怎么看都像病句。
  李严何德何能制衡诸葛亮?
  两人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如果说诸葛亮是国家队中的顶级精英,李严就是业余,连县级选手都算不上。
  打仗不行,运粮不行,忠心也有限,不是诸葛亮一合之敌。
  但有两个长处。
  一是劝进,“汉中王劝进表”上,他名列其中。
  二是基建狂魔,别的主官忙着打仗,他忙着基建。
  张祯打算召他,就是因为他的这一属性。
  任职犍为太守时,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修葺郡城,使其焕然一新,成为一州胜景。
  其最大的贡献,是重修蒲江大堰,后世称为六水门枢纽工程,连接蒲江两岸,影响深远,是华夏水利史上的一大功绩。
  结局凄凉,因诸葛亮去世而激愤病故。
  并不是他与诸葛亮感情有多好,而是因为,当时他已被诸葛亮贬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但他还盼望着诸葛亮重新启用他,每日翘首以待。
  盼来盼去,盼到了诸葛亮的死讯。
  心想你这一死,还有哪个大臣敢再用我?
  一气之下也死了。
  张祯想跟他说句话,能力不行就别玩政治,专心基建水利吧。
  吕布奇道,“你怎知道这三人,又是神仙告知?”
  张祯:“......不,上次听信使说的。”
  吕布:“想召就召呗!”
  于是课农司一行出发十日后,朝廷的使者也出发了。
  错开时间,是不想让这两件事情混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